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道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道輔(987~1040),初名延魯,字原魯,孔勖(孔勗)之子,孔子的第45世孫,終年55歲。

自幼聰明好學,25歲進士及第,為寧州軍事推官。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孔道輔  
字號    字原魯      
原名    孔延魯      
民族    漢族      
出生時間  987年   
去世時間   1040年 
所處時代   宋朝   
主要成就   曾任寧州軍事推官    

人物生平

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任大理寺丞兼知仙源縣。他上奏真宗,請加擴建 孔廟。真宗允准,併合命道 輔主其事。乃大擴聖廟舊制,增廣殿庭廊廡360間。1022年(乾興元年)任太常 博士,召為左正言。 正逢章獻太后臨朝聽政,受命之日,即疏請太后歸政於皇帝。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召道輔為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當時,仁宗愛美人尚氏、楊氏,欲廢郭后,道輔率諫官孫祖德范仲淹等人極力勸阻,並與支持廢后的宰相呂夷簡相抗爭。帝怒,貶道輔知徐州,後知兗州。寶元元年(1038)復召為御史中丞。知兗州時,曾訪得孟子墓於鄒城東北三十里四基山之陽,建孟子廟於墓之西南。

1039年(寶元二年)開封府小官馮士元犯罪牽連到參知政事程琳。仁宗把此案交給權知開封府鄭戩審理。宰相張士遜既厭惡程琳。又想排擠輔。他明知皇帝要治罪於程琳,卻又假惺惺地讓道輔為其求情。道輔不了解其用心,是照着辦了。仁宗認為朋黨大臣,道輔出知鄆州。在赴鄆州時,正處天氣嚴寒,行至韋城,舊病復發而卒。

人物相關

孔道輔與孟子

  • 北宋以來,孟子的學術思想在知識界逐漸得到重視,得到朝廷的關注。北宋皇帝認為:孟子的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內容,也是維護統治,穩定社會的重要工具。封建帝王的重視,孟子的思想也普遍得到學術界和民眾的認可。孟子思想得到重視後,孟子的地位也逐漸上升,名氣也逐漸擴大。孟子的名氣上升後,誰是孟子的後裔也有人關心了。
  • 據說第一個關心孟子後裔的人,是宋仁宗時山東地方官員孔道輔。孔道輔到兗州任知府後,在山東鄒城找到了孟子後裔孟寧。
  • 孟子的家鄉在山東鄒縣,隸屬於兗州府。孔道輔出於對孟子的敬仰,派出官吏四處察訪,經過多方面的調查,終於在至任的第二年,在鄒縣東北三十里處,找到了有一個稱為四基山的地方。又在四基山的陽面,找到了孟子的墳墓。
  • 孔道輔驚喜之餘,立即組織能工巧匠,破土動工,修築孟子廟。
  • 景佑四年(公元1034年),孟子廟修築完成。孔道輔還請泰山著名學者孫復,撰寫了一篇《新建孟子廟記》的文章,並把這篇文章記錄在石碑上,置放在廟前。
  • 孟子廟落成不久,孔道輔又為尋找孟子的後裔而忙碌。不久,在鄒縣西北二十里的鳧村,找到了孟子四十五代後裔孟寧。孔道輔向朝廷推薦。朝廷收到了這個消息後,授予孟寧擔任迪功郎,鄒縣主簿,並讓他專門主管孟子廟的祭祀工作。從此,孟子的後裔孟寧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 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孔道輔又在孔廟的西側,建立了五賢祠。把春秋戰國的孟子、荀子、漢朝的楊雄、隋朝的王通、唐朝的韓愈,這五個知識淵博的人才,稱為「五賢」,設像祭祀。孔道輔親自撰寫了《五賢堂記》的文章。文中孔道輔對孟子的功績作了充分的肯定。
  • 擔任三年兗州知府後,孔道輔又回到京城,在朝廷中擔任御史中丞。在朝中,孔道輔等有名文人多次向朝廷進行舉薦孟子,引起宋神宗趙頊十分讚賞孟子。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宋神宗趙頊追封孟子為「鄒國公」,詔書中稱:「自孔子歿,先王之道不明,發揮微言,以詔三聖,功歸孟氏,萬世所宗。」

民間傳說——孔道輔擊蛇

  • 宋真宗祥符中(約公元1013—1017年),孔道輔佐幕寧州,為軍事推官。道輔為孔子後裔,才華出眾,膽識過人,遇事往往有卓見。 當時,寧州天慶觀真武廟出現一條大花蛇;出則不避來人,或伸頸吐舌,或品食供物;人皆以為「神蛇」。此事驚動寧州地面,天天人擁車往,焚香拜祭。州刺史而下所有官吏,都是早晚前去拜祭。一日,孔道輔路經殿前,見狀憤怒,說:「蛇惑吾民亂吾俗,殺無赦!」於前健步登階,「以笏擊蛇,碎其首」。歡者「驚慌失措,目瞪口呆」,此事傳開去,人人驚服,寧州社會秩序也變得謹然有序了。當時,東魯有位名作家石介,特撰一篇《擊蛇笏銘》以贊正氣。文中說:「……?獨斃一蛇而已!軒階之間,有罔上欺民先意順旨者,公以此笏擊之;朝廷之內有諛容;妄色附邪背正者,公以此笏擊之。夫如是,則軒階之下不仁去;廟堂之上無奸臣;朝廷這內無妄人……」孔道輔也因此成為名人。

史料記載

  • 《宋史·孔道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