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長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長龍 (1959年 - ) 男,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曾任集安市醫院副院長、工會主席。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通化分校。

2019年5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孫長龍上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孫長龍
出生 (1959-01-01) 1959年1月1日(65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治醫師

簡介

孫長龍 男,1959年1月出生,主治醫師。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通化分校,現就職于吉林省集安市醫院循環內科。工作期間,開展了"不穩定型心弱痛靜脈內溶栓"、"黃花製劑用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微循環靜脈血測試血糖指導降糖藥物使用"、"靜脈導管針用於腦膠水的診法"、"穴位注射法治療胃下垂"等課題的研究,並取得著效。撰寫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其中主要論文有《氯乙酸鈉中毒31起骨髓抑制例報告》、《痛姓眼肌麻痹》、《納絡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療效觀察》、《胰島素治療急性期缺血腦血管病療效觀察》等。

人物故事

孫長龍,男,漢族,1959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曾任集安市醫院副院長、工會主席。

2015年歲尾,在北方吉林省集安市正是最冷的天氣,大雪裹挾着寒風在長白山肆虐了兩天一宿,山舞銀蛇的群峰露出吃人的猙獰就落在冰雪的道路上。12月27日早9點左右,駕車回鄉途中的孫長龍醫生為了救助翻車的司機,被另一輛剎不住閘的車撞倒在皚皚白雪中,再也沒有起來。

孫長龍,現年59歲,從醫43年,集安市醫院副院長,共產黨員,優秀援疆好醫生。

噓寒問暖,同仁心中的「老大哥」

科室年紀最大的護士張莉,回想起與孫長龍一起工作的20年,禁不住哽咽說,孫院長人太好,對患者也太好了。有一年,涼水中學一位老師突然去世了,家裡沒準備,孫院長親自動手幫着整理的愉愉周周的,家屬悲傷又感動…… 護士寧靜從療區匆匆走進辦公室:孫院長對我們太好了,每天早晨給上10分鐘醫療課,疑難病情逐一分析,下醫囑。

前一陣子工作任務重,患者多,孫院長患感冒好長時間不好,長時間疲勞工作,孫院長感冒加劇,導致牙齦腫痛,高燒不退,身體免疫力下降。同事都勸他回家休息,他放不下患者仍帶病堅持工作。有人問孫長龍,你為什麼這麼堅持啊?他說「我只是感冒沒事,那麼多患者呢,放不下啊」。孫院長的心不僅只是患者,在他的心裡,醫院裡在崗的退休的幾百號人的事,也都掛牽着,誰家裡大事小情的,他都帶着慰問金或者鮮花看望,讓單位同志們能體會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

副院長劉濤談起他相處20年的長龍大哥:「人品正,對待患者總是一視同仁,治病也幫困,常年養成的自覺工作習慣。他專研、好學,論文多,醫療臨床經驗豐富,獨創穴位治療胃下垂效果明顯,我們本院家屬,機關里的幹部等多人收益,醫術得到大家高度認可,尤其在腎內科的診斷治療上,有獨到之處。醫患關係處理上尤其彌留患者總能給予最大的人文關懷。

德技雙馨,患者眼中的「再世華佗」

患者鄭忠華說:「孫院長是好人啊。」鄭忠華是位透析患者,飲食控制不好,血鉀便會升高,引起心臟麻痹,孫長龍搶救她7次。2014年10月份是她生病最重的一次,她在家突然感覺心臟不舒服,呼吸困難。120急救車緊急將她載到醫院老幹部科,當時心臟搏動只有10-20下。孫長龍立即進行電擊、藥物治療等大搶救,把她從死亡線上又拉了回來。

有一位叫劉德義的患者,因多臟器衰竭就診,進行氣管切開後,帶着呼吸器去透析,孫長龍將患者送到透析室,因患者病情嚴重,擔心出現意外,一直陪護4個多小時,一直到患者透析完你才離開。對待患者生命,他總是不遺餘力,認真到毫不含糊。

肺癌患者盧正蘭更是不敢相信這個事實,聽到這個噩耗後嚎啕大哭,幾次犯心臟病,因為平時她每次去找孫院長看病的時候,孫院長都是熱情接診,給她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待她像親人一樣,她動情地說:「我們真是不捨得啊,他是好人,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啊!為什麼不讓我去替他死啊」

孫院長離去的第二天,患者宋仁明怎麼也敲不開他辦公室的門,問我:護士長,孫院長沒上班嗎?我告訴他「孫院長已經不在了……」宋仁明呆住了「啊?孫院長沒了?以後我可怎麼辦啊?」他流淚了「好人啊,怎麼說走就走了……」

先鋒模範,「援疆戰士」孫長龍

與孫長龍一起援疆的總領隊李忠輝在《援疆日記》第一章人物篇中這樣複述孫長龍的話:「文件中夠條件的三個人當中,只有我是黨員」、「我在老幹部科當了6年主任,技術水平不算低,應該接受任務」。徵求妻子意見,妻子說「這條件,好像就是給你定的,我不拖你後腿。」「因為我是黨員!」就這一句話,黨的使命,黨的宗旨,占滿孫長龍的整個身心!他以整個醫療隊最大年紀出征新疆阿勒泰布爾津。

孫長龍不但救死扶傷,還儘自己所能扶貧濟困。這是發生在孫院長援疆時期一個感人故事:援疆期間,孫長龍收治了一位布爾津初級中學的哈族學生阿依巴拉患者,年僅15歲,接診時小女孩胸悶,輕咳,呼吸困難,看起來樣子十分難受。孫長龍一刻都沒敢耽擱,馬上進行仔細檢查,發現左側胸腔大量積液,很快確診為結核性胸膜炎,經過短短的十幾天的規範抗結核治療,阿依巴拉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轉。在治療過程中,孫長龍了解到阿依巴拉全家四口人每月的生活靠母親1300多元的退休金來維持,爸爸沒有工作,患有高血壓、腰椎骨質增生,干點零活都很困難。去年阿依巴拉的姐姐考入新疆大學,每年費用8000多元,這是她們一家人未來的希望,家裡為了供姐姐上大學,只好把房子賣了交學費,現在全家人住在城邊租來的土房子裡。為了維持生計,阿依巴拉家裡養了3頭牛,每天能賣兩到3公斤的牛奶貼補家用。得知這些情況後,孫長龍私下裡聯絡了援友,給阿依巴拉捐了1000元的醫藥費,並決定每月每人支助她們家生活費100元。後來,援疆工作結束了,但這一承諾仍然在堅持,每個月孫長龍和援疆的朋友們還會按時給阿依巴拉家寄錢。李忠輝領隊表示:「我們會一直資助這個家庭,擔負起孫院長沒有完成的遺願」。

孫長龍1

《援疆日記》中記載:孫醫生出現了嘴唇皸裂、嗓子干疼、皮膚瘙癢等現象。但是,他硬是挺了下來。布爾津縣城有七萬多人口,哈薩克族占58%。這個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放牧,飲食習慣造成高血壓病人發病率極高。就診患者比例占到30—50%。每次義診歸來,都會發現太多的患者,沒有得到正確診斷,沒有得到複診,作為縣醫院大內科主任,他一面對基層醫院進行規範要求,一面進行醫術指導培訓,自費買進相關新書,光盤,自費參加新疆自治區學術活動12次。到援疆結束時,孫長龍共接診患者1360餘人次,收治住院120餘人次,檢驗檢查980餘人次,參加手術2人次,危重、疑難疾病搶救110人次,突發事件救治3次。開展急性心肌梗塞靜脈內溶栓成功6例,腦梗塞溶栓治療加入了新疆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巡回醫療及義診19次,接診病人720餘人次,為內科醫護人員講課102個專題,院內會診150餘次。他還參加新疆自治區學術活動14次,44餘課時。由於他援疆期間業績突出,被評為了阿勒泰地區先進工作者。

通化市委追任他通化好人稱號,吉林省追任他為吉林好人。我們知道,寂寥的那個早上,只有一輪月亮伴着他在天空上,他不會寂寞,他和隨即離去的月亮,用盡最後的力量照着人間,亮到消失為止……[1]

獲得榮譽

2019年5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孫長龍上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