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孝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孝里鎮位於長清區西南20.8公里。因地勢低洼積水,曾名水裡鋪。東漢初,村南巫山(今孝堂山)上建郭巨墓,遂因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改名孝里,清代名孝里舖。孝里鎮全鎮面積132.2平方公里,下轄7個辦事處,5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 48406人(2017年) ,現有耕地4658公頃。2004年,人口出生率為8.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8‰。[1]

區位優勢

孝里鎮地理位置優越,與齊河、東阿、平陰、肥城(市)毗鄰,是"濟南--泰安--聊城"三角區的中心,220國道和濟菏高速貫穿南北,是濟南通往菏澤等魯西南地區的必經之路,濟菏高速在孝里設有出入口,具有獨特交通優勢。燕李浮橋連接黃河兩岸,境內道路縱橫交織。境內古蹟薈萃,文物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最古老的齊長城源頭遺址、晚清太古學派代表人物張積中傳授太古文化的發祥地黃崖山寨、長清革命的搖籃和省級森林公園大峰山風景旅遊區等。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相繼引進和培植了百信達工貿公司、熱噴塗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生產的脫硫除塵器獲山東省名牌產品,"環冠"牌獲省著名商標。以發展規模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標準化農業為重點,成立了大峰山瓜果蔬菜配送中心,註冊了"大峰山"、"孝堂山"、"靈芝山"、"齊城源"、"醬園春"、"聖泉"等農業品牌,品牌優勢日益呈現。畜牧業實現了"肉改"向"奶改"的轉變,對"利木贊"、"西門塔爾"肉牛和"波爾"山羊進行改良,建成高標準奶牛小區1處。舉辦了首屆孝堂山孝文化旅遊節,開展了孝子郭巨系列紀念和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成功舉辦了山東省首屆慈孝文化論壇,孝堂山"孝"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彰顯。孝里鎮先後被評為省級文明鎮、省級模範五保供養先進單位、市級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市級教育示範鄉鎮、市級衛生先進鄉鎮和長清區全方位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

現狀概況

孝里鎮位於長清區西南部,因地勢低洼積水,曾名水裡鋪。東漢初,因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改名孝里。孝里鎮全鎮面積132.2平方公里,轄5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 48406人(2017年)。孝里鎮地理位置優越,與齊河、東阿、平陰、肥城(市)毗鄰,是"濟南--泰安--聊城"三角區的中心,220國道和濟菏高速貫穿南北,是濟南通往菏澤等魯西南地區的必經之路,濟菏高速在孝里設有出入口,具有獨特交通優勢。燕李浮橋連接黃河兩岸,境內道路縱橫交織。境內古蹟薈萃,文物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最古老的齊長城源頭遺址、晚清太古學派代表人物張積中傳授太古文化的發祥地黃崖山寨、長清革命的搖籃和省級森林公園大峰山風景旅遊區、方峪明清古村等共同構成孝里鎮"文化古鎮"品牌。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山區丘陵,西部為澇窪地。

近年來孝里鎮在市、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科學務實、奮發有為、爬坡上行、加快發展"總體工作基調,以"建設經濟強鎮,構建和諧孝里"為目標,強工富農,強基固本,"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團結帶領全鎮幹部群眾,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全鎮經濟社會進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時期。被評為"省級文明鎮"。2010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8億元,同比增長14%;於上年度相比,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7億元,同比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3億元,同比增長20.1%;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80萬元,同比增長20.7%;農民人均純收入7410元,同比增長9.1%。

歷史沿革

孝里曾因地勢低洼名水裡鋪。東漢初年,村南巫山(今孝堂山)上建郭巨墓,遂因郭巨埋兒孝母的故事改名孝里,清改名孝里舖。1958年建孝里公社。1959年撤銷長清縣建制時劃屬平陰縣。1961年恢復長清縣建制時還屬。1984年改孝里公社為孝里區。1985年撤區建孝里鎮至今。

經濟概況

孝里鎮以"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實現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58767萬元,同比增長8%,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6156萬元、25115萬元、1749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1%、10.2%、16.0%。全鎮財政收入346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7元,同比增長2.1%。

名優特產

大峰山無公害蔬菜

公司是以濟南市無公害瓜果蔬菜專業生產地為基礎,吸納周圍二十多個具有長期瓜果種植經驗且有一定規模的村而成立的集瓜果菜集種植、檢測、經營於一體的專業中心。

在上級黨委鎮府的領導下,中心無公害瓜菜種植規模已達二十萬畝,品種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瓜菜遠銷東北、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地在市區人大常委會和市區農業局、蔬菜局支持下一個現代化灌溉、生態效益示範區正已初步形成。為形成整體優勢,實現規模效益成立了大峰山無公害瓜果蔬菜中心,註冊了"孝堂山"牌蔬菜"大峰山"牌瓜果商標,同時興建了無公害專用有機肥廠,經濟難事書才具皮准,建立了無公害蔬菜檢測站。

本公司所轄萬畝保護栽培基地,經市質量監督局、蔬菜辦公室組織檢測和認證,已達到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公司主要有西瓜、甘藍、實杆芹菜、菠菜、白蓮藕、瓜果類、核桃、中華壽桃、玉杏、其他農產品有山雞蛋、雜糧、脫毒地瓜、澱粉、粉條、鲶魚等。年產量已達5百公斤,可根據客戶要求加工、包裝、送貨,是省、市各黨政機關、企業單位、院校、超市購買、配送無公害蔬菜產品的好去處。

甘藍

孝里鎮的廣里店村,素有"甘藍之鄉"的美譽,有耕地1800畝,是長清區重要的菜籃子。自1996年以來,認真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建立了300多畝無公害甘藍。日交量10萬公斤,註冊了"靈芝山"牌無公害農產品商標。2008年五月份該村又註冊資金50萬元,成立了"齊城源高貿有限公司"從事農產品綜合經營,為全鎮農產品流通打通了路子。

白蓮藕

孝里鎮立足實際,在80年代初,率先從外地引進白蓮藕種植,經過20多年的精心選育和培植,光大農民掌握並積累了一套養藕的技術和經驗,畝產鮮藕由引進初期700公斤增加1500公斤以上,面積也由開始的幾十畝發展到2000多畝,由於摸索出科學的種植方法,他們種出的藕個大、鮮嫩。每隻長達1.5米左右,重達5公斤。有於白蓮藕產量大幅度增加,上門訂購的客商逐年增加,他們以靈活的推銷方式和誠實的供貨信譽,逐步打開了外地市場的大門,外銷數量逐年增加,有於產量倍增,種藕業戶均增收5000多元,是先樂"家家有藕種,戶戶有錢賺"的致富目標。

農業生產

孝里鎮以"創優環境,重點突破"為思路,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省畜牧改良示範鎮,逐步完善起萬畝魚藕生態農業觀光基地、地瓜澱粉加工生產基地,全鎮農業水平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孝里鎮內物產資源豐富,孝里西瓜、白蓮藕、羅非魚物美價廉價,遠近聞名。

1997年,孝里鎮全鎮財政收入534萬元,農業總產值9543萬元,工業總產值49155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2612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644%、173%、1200%、484%。1997年人口出生率為13.31‰,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8‰,分別比1986年下降2.79個千分點、2.92個千分點。 農業全鎮有效灌溉面積2368公頃。1986~1997年,鎮黨委、政府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為重點,堅持把農業生產當作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因地制宜,推進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兩個轉變"。至1997年,全鎮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1667.5公頃。大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 良種良法、旱作農業、規模飼養、保護地栽培等先進技術得到普遍應用。1997年發展小麥、 西瓜、花生、蔬菜等農作物地膜覆蓋1333.3公頃,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六基一區"農業生產格局,即667公頃的油料基地、733.7公頃的良種繁育基地、333.5公頃的瓜果基地、 346.8公頃的蔬菜基地、466.9公頃的魚藕水產基地、豬牛羊雞飼養總量在68萬頭(只) 以上的畜禽基地和667公頃的農業科技示範區。1995年玉米良種繁育基地成為全省較大的生產基地,全國100多個市(縣) 的客戶來孝里考察、訂購良種。大中小型拖拉機、電動機等農業機械由1986年的736台(套) ,增加到1997年的2077台(套) ,農機總動力由1986年12 475千瓦增加到1997年的21910萬千瓦。1997年,全鎮糧食總產達2858.4萬公斤,比1 986年增長29.63%。

工業體系

孝里鎮堅持"兩翼齊飛",在保持環保設備、磁性材料等傳統項目的基礎上,將招商引資和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全鎮工業的重中之重,致力於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該鎮工業園區規劃面積 7.5平方公里,分為工業南區、工業北區和商貿區。現工業園區已落實面積1070畝,園區內水、電、路、訊暢通,土地平整,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善。同時,工業園區具備了良好的管理機制,設有園區管委會,下設"一站式"收費辦公室和事務管理辦公室,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2004年底,全鎮擁有工業企業30家,個體業戶900戶。逐漸形成了以鑄造、磁性材料、陶瓷、環保、食品加工為主的新型工業體系。

孝里鎮工業1986年全鎮有鎮、村、戶辦工業企業和商戶達1300餘家,從業人員1.5萬人,鎮屬工業銷售收入1851萬元, 工業稅收完成53.17萬元。至1997年,鎮、村、戶辦工業企業和商戶已發展到1429家,從業人員1.7萬人,創利稅2428萬元。建築隊由19 86年的1個、400人,發展到1997年的4個、1200人,年產值9650萬元、創利稅600萬元。自1994年,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連續4年深入開展"管理效益年"、"引進開放年"、"村辦企業年"等活動,制定了土地、徵稅、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開闢了沿220國道的工業園區,實施了環冠集團的籌建和東遷,磚廠、孝山實業公司、 燃料公司、木魚石公司等7家企業也相繼在工業園區安家落戶。1996年,環冠集團與5所高校聯姻結親, 研製開發了XJ脫硫旋激除塵設備,並通過部級鑑定,列入省科技星火項目。濟南市陶瓷廠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狠抓質量管理,1996年獲得國家頒發的全面質量管理達標證書, 其產品有100多個品種遠銷美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7年獲自營出口權。1997年,全鎮工業形成軋鋼、化工、日用電器、工藝陶瓷、機械加工、包裝、建築材料、服裝、製鞋、磁性材料、環保設備等10餘個系列,上百種產品。

城鎮建設

孝里鎮為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提升小城鎮的建設規模和檔次,不斷加大對小城鎮建設建設的力度,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集中利用有限資金,精心打造區域亮點,使城鎮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小城鎮正形神兼備地呈現出來。2008年2月21日,該鎮已成功迎接了濟南市"城鎮建設行動"領導小組的檢查,極好地為該鎮的城鎮化建設進程奠定了基礎。

該鎮已高標準地建設好新老鎮駐地部分基礎設施,其中道路硬化和維修8000平方米,安裝路燈58盞,路沿石1100米,排水溝1100米,鋪設花磚5000平方米,綠化苗木200餘株。同時,在基礎完善的前提下,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適當超前"的原則,以市"城鎮建設行動"為契機,以小城鎮中心區域道路框架綜合配套建設為重點,確定在鎮政府周圍0.7平方千米範圍之內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城鎮的示範區域中心區。該鎮在中心區範圍內將重點實施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據此安排了"城鎮建設行動"工程為:"一軸、一周、一廣場"的建設(七條道路,一個廣場),的建設格局,"一軸"即以孝城街為建設中心軸;"一周"即鎮駐地周圍的郭巨路道路建設、、大順路道路改造、子騫路南段道路改造、子騫路北段道路建設、齊長城街道路建設、大峰山街道路改造、黃崖寨街七條道路改造形成"三縱、四橫"的交通道路體系;"一廣場"即鎮政府東側的中華孝文化廣場。孝里鎮擬建設的中華孝文化廣場分兩部分,分別位於鎮政府東側和鎮政府後側。總面積為1.1萬m2,該廣場設計以綠地、鋪設花磚和設置標誌性景觀物--郭巨塑像、栽植各類名貴樹木為主,突出孝文化底蘊,安裝景觀燈,並輔以休息亭、健身設施、石桌、石凳等,將此建設成對外宣傳的窗口,弘揚孝文化的基地,健身娛樂的場所。同時還加大對城鎮環境整治力度,確定在孝城街沿線新修水沖式廁所兩處,配備垃圾清運車一輛,設置垃圾箱10個、果皮箱40個,各個道路設置標誌牌,並對廣告牌匾進行統一整治。

為確保城鎮建設行動進展順利,該鎮成立建設指揮部,由黨委書記任總指揮,鎮長任常務指揮,分管城鎮建設工作的副鎮長靠上做工作,建委、村鎮辦、執法中隊等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全力做好"城鎮建設行動"各項工程的指導、協調、監督和管理工作。同時,精心規劃設計,嚴格設計標準與招標,加強工程管理,科學確定施工方案,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嚴格質量關口"的原則,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政工程。據了解,該鎮"城鎮建設行動"將於2008年11月份底全面完成。

村鎮建設1985年建鎮初期,鎮政府駐地僅有供銷社2座小樓、衛生院1座門診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其他房屋建築均為石坯平房、磚瓦房,基礎設施薄弱,投資環境較差。1986~1987年,建起了經委辦公樓。1991~1994年,鎮黨委、政府立足於改變小城鎮面貌,先後投資1600萬元,拓寬了鎮前街,建起了工商行政、供電站、信用社、 日用電器廠、稅務所等辦公樓和郵電大樓、40戶個體工商樓,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並安裝了鎮前街和沿濟平公路的路燈80餘盞。1994年,鎮黨委、政府為進一步改變投資環境, 將鎮政府東遷至220國道和孝里--雙泉公路交接點,新鎮政府駐地由"四縱五橫" 9條街道組成,劃分為行政辦公區、文化教育區、工業園區、商貿區、住宅小區等。 1995年12月投資近400萬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鎮政府新辦公樓落成。1996、1997年,投資近2000萬元,硬化、綠化了長2000米、寬44米的新鎮中心大街,建成日供水1800立方米的水廠,建起了法庭辦公樓、派出所辦公樓、計生服務站樓、 鎮中學2幢教學樓、鎮機關宿舍樓和46戶個體工商樓及無線傳呼通訊塔,總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 實現了新鎮政府駐地的"水、電、路、郵"四通。1997年,孝里供電站實現了由2400千伏安到6400千伏安的電力增容。

交通郵電

1997年, 共有村級公路68條,總長39公里。其中1993年鋪設了由220國道通往大峰山革命老區的瀝青公路4.8公里、 原鎮政府駐地通往黃河灘區的瀝青公路6.5公里。至1995年,全鎮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沙石、瀝青硬化率達82.4%。至1997年, 全鎮有交通運輸戶231家,共有貨運車110輛、客運車25輛,年貨運量7.2萬噸、客運量13萬人。220國道在該鎮設有孝里、東障、廣里3個車站。是年燕李黃河浮橋建成通車,使聊城至濟南通車距離縮短35公里。全鎮實現村村通電話,程控電話機達489部,郵電業務總量達96萬元。 市場建設1986年, 全鎮僅有孝里、廣里、東障、下巴4處集貿市場。至1997年,又建立了宋莊、 胡林、孝城3處集貿市場,其中孝里、廣里兩處集貿市場已成為輻射周邊4縣、1市、10多個鄉鎮的綜合集貿市場。1997年孝里集貿市場有攤位1000個,營業額達1300萬元;廣里集貿市場有攤位800個,營業額達520萬元。孝城集貿市場建於1996年初,地處新鎮政府駐地,計劃設計攤位3000個,主要批發陶瓷產品、環保設備和魚、 藕等。至1997年,全鎮已形成了以220國道為軸,包括鎮政府駐地新址、鎮政府駐地舊址、東風渡槽、廣里、東障等在內的10個經濟帶,從業人員5200人,第三產業增加值達8600萬元,比1986年增長286%。

特色村屯

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齊長城西端起源處,有一個群山環抱的明清古村--方峪。村里滿目滄桑的老屋主要是石頭建成,歷經數百年依舊巍然屹立,最古老的已經近500歲了。

這個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村中的主要建築是明清期間建成,有近兩百座石頭房。由於石頭很堅固,房子不怕水火,後人要做的工作只是修繕,因此古村的格局和建築保存極好,出乎一些考古專家的預料。

70歲的方慶祥老人說,他家的房子到底有多少年頭,連他的老爺爺都說不清楚,據說已經歷了十代300餘年。老房子冬暖夏 涼,舒服極了,他捨不得搬走。

這裡的街巷也全部由石頭鋪成,歷經歲月,反射着悠悠光澤。村裡的年輕人都搬到新村區,這裡的老人老屋幽靜自然,老碾、糧倉和古房相得益彰。除了寬敞的大道,還有些僅容一人通過的小巷。整個古村坐落在山峪里,就一個出口,即便有賊偷了東西也難以逃走。

村南的水井旁有一石碑,記載着水井的來歷。村里人就石碑上所記載的捐獻和鑿井人名的輩分推算,該井是乾隆年間所立,井口上的石板被井繩磨出了深深的印記。

教育事業

馬嶺中心小學成立於1956年,後經一次搬遷到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南10公里。在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峰山森林公園的山腳下,東、南兩面是鬱鬱蔥蔥的松柏覆蓋着的連綿山丘;西可以眺望素有九曲迴腸的黃河,以及近在眼底的南水北調輸水工程。真是夏有小橋流水潺潺,冬有紅裝素裹的山巒。古有齊長城橫臥此處,又有孝子郭巨生活於此,還有黃崖寨張七"撒豆成兵"的優美傳說發源於此。革命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峰山革命根據地建立與此,長清縣政府成立於此,至今有三十多名革命烈士長眠於此。

學校現有八個教學班,三百多在校生,教師13人。轄區內有馬嶺、方峪、房頭、嵐峪四個村,近六千人口。學校建校多年來,每年都有從這裡走出的學生金榜題名的喜訊傳來,僅在2006年高考中,就有六名學生跨進大學校門。全體教師工作兢兢業業,學生在這裡得到了全面發展,學校的工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肯定,課改工作進展順利,連年被評為鎮先進單位。2006年11月順利通過了區級規範化學校的驗收。

校園景區優美,現在的校園內春有桃花、杏花爭艷,夏有月季花的芬芳和桃李的果實的清香。六月一號既是"國際六一"兒童節,又是該校的"桃子成熟的採摘節",師生共同採摘校園裡的桃子,品嘗着成熟的果實,收穫的喜悅在校園中迴蕩。秋有各色菊花招蜂引蝶,冬有塔松、翠柏傲雪而立,來者均稱讚學校成了花園。學生琅琅讀書聲在山谷中迴蕩,烈士的音容笑貌伴隨着學生一代代成長。學校的各項工作在師生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立下,逐步推進。

教育·科技1986年,全鎮教育結構不盡合理,學校布局分散,校舍破舊且不足。12年間,全鎮從改善辦學條件入手,加強"雙基"教育。1987年,投資50餘萬元建成濟南市農村條件最好的下巴中學。 1994年,投資200餘萬元,將鎮中心小學從低洼處搬遷,建起了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長清縣"八一"希望小學,1996年,改建為全縣第一所少年軍校。1995~1997年,又相繼投資700萬元,在全鎮建起了8幢中心小學教學樓。 1995年,被濟南市政府驗收為"雙基"達標單位。1997年,全鎮有鎮辦中學4所,在校生2500人,教職工175人;小學42所,在校生3535人,教職工330人;幼兒園45所,在園幼兒1200人,教職工65人。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85%和99.5%。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升初中率均為100%,初中在校生鞏固率為98%。1986~1997年,初中向高中、中專學校輸送2420人,教育教學質量連續12年列全縣十一個鄉鎮的首位。 1997年, 全鎮有科技機構8個,科技人員574人,農村技術人員304人。1996年,舉辦科技培訓班42期,培訓5700人(次) 。至1997年累計670人獲得《綠色證書》。1986~1997年,圍繞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推廣技術56項,組織各類科技計劃60餘項,其中科研攻關2項、新成果新技術推廣36項、新產品開發9項,累計新增產值6000萬元,實現利稅53萬元。

文化·衛生·體育1986年,有文化站1處、廣播放大站1處。1997年,有村級文化大院57處、文化專業戶62家。群眾性文化活動日益活躍,多次舉辦書畫展。逢年過節,踩高蹺、舞龍燈、跑旱船等群眾性文娛活動豐富多彩。1995年建起電視差轉台,解決了山區群眾看電視難的問題。1997年全鎮放電影近600場次。 鎮衛生院門診樓建於1984年,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1997年,設有內、外、婦、小兒、骨科等科室,有職工60人。1990年以來,衛生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先後購置了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激光儀、尿分析儀等醫療設備,固定資產達300餘萬元。1997年門診量達2.4萬人次,年收入107萬元。全鎮57個行政村均建有衛生室,其中甲級衛生室達90%,鄉村醫生83人。1993年,鎮衛生院通過達標驗收,達到一級甲等衛生院標準。12年間,全鎮積極落實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健全了鎮、辦事處、村計劃生育網絡,完善了各種服務設施。1997年投資120萬元建起高標準的中心服務站1處,全鎮計劃生育服務站(室)57處,人口學校57所,計劃生育協會會員5160人,計劃生育各項指標均達100%。1994~1997年,連續4年受到省、市表彰,並連續12年保持了全縣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各辦事處、村、企事業單位均建有體育協會,中、小學田徑運動會每年春、 秋各舉行1次,各學校體育設施齊全。1996年春,鎮機關舉行了首屆運動會。自1994年老年人在門球、象棋比賽中連續3年在全縣獲獎。

旅遊景點

境內文物古蹟薈萃,大峰山風景旅遊區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具有傳奇色彩的黃崖寨自古聞名,擁有"長城之源"美譽的齊長城起點遺址、名揚海內外的孝堂山郭氏墓祠與大峰山等風景區交相輝映,為孝里增添了靚麗迷人的風景和歷史人文魅力。

孝里鎮古蹟薈萃,文物眾多。這裡有全國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有世界最古老的齊長城(西端起點),有大峰山省級森林公園、傳奇的黃崖山寨及南水北調人工河風景帶等。轄區內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6處。其中,郭氏墓祠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長城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齊長城西部源頭

孝里鎮擁有齊長城西部源頭。《左傳.魯隱公九年》(前716年)記載:"冬,公會齊侯於防,謀伐宋也"。魯襄公十八年(前555年)又載: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同圍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齊侯登巫山(今孝堂山)以望晉師"。據考:今孝里鎮廣里村曾是春秋盧邑治所,東障曾是盧縣治所。站在齊長城起點嶺子頭,眺望古濟水東岸廣袤沃野,跨長城內外,這一帶是古地理學家所謂"平陰地狹",南通魯、陳、宋、楚,西接魏、晉、鄭、周,是春秋戰國時中原諸國由"陽晉之道"橫渡濟水,沿東岸往東北進攻齊國的要道,為戰爭與會盟之地。齊長城西迄廣里,有關隘把守。當地民謠"北修長城擋大水,南修長城(齊長城)防大兵。"專家考證,齊長城比秦長城早400餘年,比歐洲雅典壁壘護道牆(前457年在庇猶斯半島上始修,長79公里)早百餘年,被史學界譽為中國長城之最和世界壁壘之最。2000年6月7日,在"中國齊長城學術研討會"上,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及與會專家認定:嶺子頭是中國長城之源頭。1991年10月,長清縣政府在此立下"齊長城起點"標誌碑。

郭氏墓石祠

位於境內孝堂山上,是全國現存於地面最早的房屋建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平陰東北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孝堂山古稱巫山,孝里鎮原名水裡鋪。山以堂稱,地以孝名,均因郭巨而來。據西漢劉向《孝子傳》載:"郭巨,河內溫人(今河南沁陽),財分雙季,獨贍其親,"因生活拮据,埋兒奉母,感天應神,掘地得金,而名列二十四孝之典。據專家考證,郭氏墓石祠已有2000多年歷史。石祠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室內東西長3.8米,南北進深2.13米,前正中用八角石柱分隔為二,在八角石柱與後牆之間置三角石樑,使祠成為兩間。石祠內外,自東漢永康元年(167年)至清代,歷代銘刻有序。石祠西外壁刻有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的《隴東王感孝頌》,為書法藝術瑰寶和書法研究史料。祠內石刻畫像,線條勾勒清晰,簡捷傳神,藝術精湛,是秦漢時期石刻藝術代表之作。日軍盤踞時期,一個刻有漢畫像的小型石室被運至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革"時期,一群學生將國務院所立保護標誌字跡殘損,並欲對石祠進行拆砸,當地群眾以身護祠,石室得以倖存。1983年,國畫大師劉海粟來此拜謁,頎然題寫"孝堂山漢石室"。1999年始,進行配套保護性建設,修葺一新。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峰山

位於長城源頭東行不遠,山勢曲圍合抱,層巒疊嶂,霧氣繚繞、林木蔥蘢,泉水叮咚,曲徑洞幽。山上有璇璣洞、天麻峪、三教堂、簸箕掌4景。道教古建築峰雲觀遺址,面積3000餘平方米,創建於元明時期。觀內樓台亭閣,碑碣林立,古樹參天。夏季清涼溫潤,蟬噪林靜;冬季暖烘宜人,鳥鳴山幽。璇璣洞、金蟾洞、青龍洞、白虎洞,一洞一奇;奎文閣、凌霄殿,雲根、月窟,一步一 景。青龍潭、待月泉、豆腐泉清冽甘甜;三官殿、回月樓,神慧樓古樸壯麗。峰雲觀東南里許是璇璣洞,洞口高10餘米,寬4米左右,已探深度80餘米。洞頂寬闊處暈紋環繞,坐西面東,三面峭壁陡立,環如錦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峭壁上古柏探崖,曲虬蟠螭,傲岩蒼勁,曾為道家修煉之所。1950年後,在此闢建了革命烈士公墓,1979年命名為大峰山革命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大峰山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黃崖山

位於大峰山東,懸崖陡立,因山崖呈黃色而得名。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江蘇儀征縣太谷學派第二代傳人張積中,俗稱"張七先生",在當時濟南知府的幫助下,來此築寨講學傳教,遂更名黃崖寨。張積中積德行善,勸道誨教,四里八鄉之民,不分貧富,棄家投寨,近5000人。山寨四周懸崖陡壁,易守難攻。由於聚眾日多,張積中即大規模修築山寨,建成石屋1200餘間,6萬多平方米。山寨由內、外寨組成。一寨門為東北、西南走向,沿山勢而建成的弓形城牆,城牆上設有排槍、箭孔,城牆高4米,長500米,厚1.6米,全部青石砌成。二寨門距一寨門800米,門向西北開,兩側各建一座哨樓,迎門影壁橫堵,寨牆高2.5米,長600米,厚1米。內寨房室布局緊密,山寨的核心建築為"祭祀堂",堂下有暗道,堂東有翠雲樓,堂南為詠歸台。祭祀堂前有"觀星台"遺址。台下是絕壁,台西側有石階下至半山腰,是"璇璣書屋"。山寨中峰之巔鑿有旗杆窩,做豎旗之用。西邊老虎嘴有一泉池,水流潺細,供寨人飲用。祭祀廳西南約1000米有四合院,為吳家寨,是當時濟南知府吳載勛的避兵休養之所。今以上建築俱為廢墟。黃崖寨遺址,脈絡清晰,建築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是國內罕見的高山建築群,為研究中國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引起了國內史學家的重視。

黃崖教案

張積中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農、學、商三位一體。他在山寨講學傳道內容雜有濃厚的神秘宗教色彩和民間結社性質。傳張七先生能騰雲遁地,其女能撒豆成兵,紙人紙馬聽其調遣, 咒符靈驗,刀槍不入。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捻軍逼近濟南地區,山東巡撫閻敬銘誤為黃崖山寨藉機起事,遂以張積中"勾結匪黨,叛逆顯然,偽托宋學,潛為不軌"等罪狀,督馬步兵12000人於10月6日黎明圍剿黃崖寨,血流遍野,遇難者2000餘人。為抗議清兵野蠻屠殺,張積中等200餘人點燃火藥自焚,屍骨埋於泮池內。史稱"黃崖教案"。

孝里窪農業綜合開發區

孝里窪(古稱湄湖),夾於東部山區與西部黃河之間。由於地勢低洼,得黃河水補充而年年積水。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末,孝里窪已成一片蘆葦盪。1980年代起,逐步建成2300餘公頃農業綜合開發區,300餘公頃的漁池及藕池。區域內自然、人工河渠眾多,黃河、清水溝、濟平乾渠、南水北調乾渠、幸福河、東風乾渠等,縱橫交織,四季景色怡人;春日楊柳吐綠生機盎然,夏日綠樹成蔭荷花飄香,秋季雁飛魚躍碧波蕩漾,冬月長河如帶風光如畫。

主要榮譽

2020年5月,入選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