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風低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季風低壓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季風低壓是發生在夏季風影響區域的一種低壓系統。常把西太平洋和孟加拉灣季風槽中發生的低壓專門稱為季風低壓。

在孟加拉灣地區的夏季(西南)風期間,季風低壓平均每月生成1~3個,以7、8月最多。季風低壓發生後,一般向西北或西方移動,在印度東海岸或中國東海岸,孟加拉國登陸,是這些地區夏秋兩季降水的主要來源之一。

成熟的季風低壓,水平尺度約 500公里,閉合的氣旋性環流以700百帕的等壓面上最強,400百帕以上為反氣旋環流。低壓軸線隨高度略向西傾。在季風低壓的中心區,低層為冷性(中心較周圍冷),中高層為暖性(中心較周圍暖),溫度振幅可達 3C。上升運動在低壓西側最大,濕度和降水也在西側最大,一般每天降水100~200毫米。季風低壓的生成機制,一般認為初生期系由正壓不穩定機制(見正壓大氣)啟動,然後由第二類條件(性)不穩定機制(見颱風)促使其發展。但由於它在海上停留時間不長,且對流層風系的鉛直切變大(低層西風、高層東風),所以一般不容易發展成熱帶氣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