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宇津內臨時乘降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宇津內臨時乘降場


位置    日本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村

路線    深名線

類型    地面車站

啟用日期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關閉日期  1956年(昭和31年)11月19日後

宇津內臨時乘降場(日語:宇津内仮乗降場うつないかりじょうこうじょう Utsunai Kari-jōkō-ba

簡介

是位於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村日本國有鐵道(國鐵)的深名線臨時乘降場仮乗降場廢站)。由於使用人次減少,於1956年(昭和31年)11月19日後廢站。

歷史

建設此臨時乘降場是為了建設雨龍第一水壩的朱鞠內湖和雨龍第二水壩的宇津內湖之間的輸水隧道,以及搬運林木而設[1]。臨時乘降內設有6名職員當值[1]。在工程後同時林木遷出後,由於沒有貨物和客運需求,因而廢站[1]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 鐵道省深名線朱鞠內站至初茶志內站(後來名為天鹽彌生站)之間開通(深名線全線開通),宇津內站啟用[2]。當時為一般車站[2]
  • 1949年(昭和24年)
  • 1956年(昭和31年)11月19日以後 - 由於使用人次減少而廢除。車站大樓拆毀而遷移至留萌本線北一已站

車站構造

車站大樓的規模與蕗之台、白樺、北母子裡差不多,均為木製建築物。

站名的由來

車站名稱取自所在地名稱。附近設有宇津內川,宇津內這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ウッナイ(ut-nay)」(肋骨、川=小川)[3][4]

車站周邊

其他

  • 在臨時乘降場時代,每日設有數班列車停靠。在昭和27年9月1日時間表修正中,上行設有3班,下行設有3班列車停靠。當中,上行其中兩班的出發時間為9:55和14:20,下行其中兩班的出發時間為5:50和15:15[6]
  • 在朱鞠內至蕗之台之間中途設有分支路線,連接王子製紙(苫小牧製紙)專用線,全長0.2公里。在1951年(昭和26年)版和1953年(昭和28年)版的全國專用線一覽中有所記載。在1957年(昭和32年)版沒有記載。

相鄰車站

日本國有鐵道
深名線
湖畔宇津內蕗之台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幌加內町史 1971年9月發行,P723。
  2. 2.0 2.1 2.2 2.3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國鉄・JR編 II》1998年10月 JTB編集發行。
  3.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イチャ~エリ P11-20 (PDF).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北海道 環境生活部 アイヌ政策推進室. 2007 [2018-06-10] (日語). 
  4. 書籍《JR・私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30駅》(小學館,1993年6月發行)77頁。
  5. 5.0 5.1 5.2 5.3 書籍《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訂版》(地勢堂,1980年3月發行)15頁。
  6. 新幌加內町史 P585 村內各站列車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