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守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守貞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守貞漢語詞語,拼音是shǒu zhēn,釋義為守護 堅貞不移節操;婚前不與他人發生性行為,婚後不與除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是貞潔的表現。

一般稱守貞操為守貞,守貞節為守節。現代守貞觀提倡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共同守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守貞 [1]

外文名稱 Keep chastity

拼音 shǒu zhēn

來源 倫理道德

近義詞 守節

提倡者 范仲淹

典籍 《義莊規矩》

詞語解釋

【四角碼】ㄕㄡˇ ㄓㄣ

詳細解釋

貞操是關於倫理道德的闡述,保持結婚前不和別人有性行為就稱之為守住貞操,簡稱為守貞,婚後沒有與除配偶以外的人有性關係亦可稱為守貞,皆為貞潔的表現。

基督教和某些教派或觀念不同者認為守貞包括不可腦中幻想着配偶以外的人自慰。中國古代片面要求婦女守貞,男子則不必。現今提倡守貞的團體則強調男女平等,男女都該守貞以杜絕性濫交導致的性病猖獗和墮胎,離婚率高,家庭和婚姻不和諧,道德底線淪喪等許多社會問題。

詞條引申

貞操與貞節不同但常被搞混,貞節通常指配偶死後的改嫁。

守貞節的觀念在中國許多朝代並不強烈,清人方苞曾言,"自周以前,婦人不以改適為非,男子亦不以再嫁為恥。"北宋初年的婦女改嫁也是平常事,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佑早死,他就把兒媳婦嫁給了門生王陶,范仲淹訂立的《義莊規矩》中規定:"嫁女支錢三十貫,再嫁二十貫,娶婦支錢二十貫,再娶不支"。王安石曾令子離婚,替媳婦另擇夫婿。司馬光也不反對夫妻離婚,"夫妻以義合,義絕則離"。《宋刑統》規定婦女居喪不得改嫁的期限為二十七個月,哲宗時,寡婦居喪時間縮短至一百天。方苞表示:"嘗考正史及天下郡縣誌,婦人守節死義者,周、秦前可指計,自漢及唐亦寥寥。北宋以降,則悉數之不可更仆矣"。

元朝時蒙古人還有所謂的收繼婚,即夫死後嫁給丈夫兒子的婚姻。明朝為了革除胡俗,法律嚴厲禁止收繼婚,違者處以重刑;娶父、伯、叔寡婦者判斬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絞死。戴震著《孟子字義疏證》強烈批判宋儒"理欲之辨,適成惡而殘殺之具"。俞正燮撰《節婦說》和《貞女說》二文反駁理學的貞節觀,"女再嫁與男再娶者等。……其再嫁者,不當非之,不再嫁者敬禮之,斯可矣"。

現代守貞觀

觀點

守護心靈淨土,崇尚樂而不淫,婚前無性,婚後有節,男女共效。

在單身的時候提高自身修養,在擇偶的時候注重心靈溝通,在交往的時候行為和乎禮法。婚前不發生性行為,婚後忠貞於伴侶。男女雙方共同遵守。

具體為如下四個觀點:

1、守貞是守護心靈淨土,是男女共同的信仰

--純真平等

2、不輕易牽手,更不輕易放手

--慎重

3、發乎情,止乎禮

--尊重

4、婚後忠貞於伴侶

--忠誠責任

背景

《荀子·性惡》:"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

"偽"是人為,非天真之意。大意是禮義是聖人制定的,但並非聖人的本性,聖人之所以不同於普通人,就在於他能約束本性,追求性情以外的事物,於是制定出禮義和法度。

化性起偽指用禮義法度等去引導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樹立道德觀念。

現代某些人標榜法治社會,卻忽視道德觀念,鑽法律的空子,心靈淨土已然失守。

隨着西方性解放觀念的入侵,很多人都把老祖宗的守貞思想視為封建殘餘,不顧其積極正面的意義,一味抹殺。

現如今早戀、一夜情、婚外情等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詞彙,可墮胎低齡化,離婚率居高不下,以及性濫交導致的性疾病橫行……對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傷害,對社會也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不加以正面引導,勢必引起整個社會的動盪。

何況有那麼一群人,自尊自愛,嚮往純潔美好的愛情婚姻。他們的堅持卻在現實洪流中,被嘲笑,被誤解,甚至被歪曲,被打擊,難覓知己。

是以,應該積極反思,尋找解決途徑。

於此,守貞吧提出現代守貞觀,與有識之士共勉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