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東寧·德沃夏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東寧·德沃夏克

來自360的圖片

安東寧·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亞的內拉霍齊夫斯;1904年逝於布拉格。14歲時被送茲洛尼采的親戚家學習德語,同時隨利赫曼學習中提琴、管風琴、鋼琴和對位。1873年,以康塔塔《讚美詩》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棄樂隊工作而專心寫作。1874年,《降E大調交響曲》獲奧地利國家獎,評委中有勃拉姆斯參加。兩年後又以幾首摩拉維亞二重奏獲奧地利國家獎,德沃夏克的聲望日益增長,人們紛紛請他寫新作品。1901年任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晚年將精力投入交響樂和歌劇創作,1904年於布拉格去世,享年63歲。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安東寧·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亞的內拉霍齊夫斯;1904年卒於布拉格)。捷克(波希米亞)作曲家。鄉村屠夫之子,自幼在父親肉店中幫工,這時已顯示出演奏小提琴的才華。14歲被送往茲洛尼采的親戚家學習德語,一方面從A.利赫曼學習中提琴管風琴鋼琴和對位。1857-1859年入布拉格管風琴學校,離校後在一樂隊拉中管風琴,1866-1873年在布拉格國家劇院管弦樂隊拉中提琴,斯美塔那任樂隊指揮。在這段時間裡,他創作過一些樂曲,後來都被他銷毀或收回,其中最主要的一首詩聲樂套曲<柏樹>(CypressTrees),後來他從中汲取了主題(例如大提琴協奏曲的)。這部套曲講一則失戀的故事,德沃夏克愛慕的一個姑娘嫁了別人,他在失望之餘寫的(後他和姑娘的妹妹結婚)。

和當時大多數青年作曲家一樣,德沃夏克的自然傾向受到瓦格納的不可避免的影響而複雜化。第一部歌劇《艾爾弗雷德》(Alfred)(1870)便是瓦格納的腔調。3年後,以康塔塔《讚美詩(白山的子孫)》[Hymnus(TheHeirsoftheWhiteMountain)]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棄樂隊工作。1874年,降E大調交響曲獲奧地利國家獎。評委中有勃拉姆斯參加。2年後又以幾首摩拉維亞二重奏獲奧地利國家獎,勃拉姆斯把它們推薦給出版商西姆羅克。所作《斯拉夫狂想曲》(SlavonicRhapsodies)——斯美塔那的有益影響的產物——一類音樂中的民族主義因素為德沃夏克贏得日益增長的聲望,人們紛紛請他寫新作品,例如約阿姆請他寫小提琴協奏曲,漢斯.里希特(HansRichter)請他寫交響曲。里希特和比洛(Bulow)都在自己的音樂會上宣傳他的音樂。1884年,他第一次訪問英國(先後共訪英9次),指揮他的《聖母悼歌》(StabatMater)的演出,這首作品早一年由巴恩比(Barnby)指揮演出時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英國對他的創作和指揮立即報以極為熱烈的歡迎,並且持久不衰。經濟收益也不小,足以在波希米亞南部購置產業。他有若干首樂曲是專為英國寫的,或者是在英國首演的,例如D小調交響曲(No.7)是為愛樂協會寫的(1885),康塔塔《幽靈的新娘》(TheSpectresBride)(伯明翰,1885),清唱劇《聖盧德米拉》(StLudmila)(利茲,1886),G大調交響曲(No.8)(愛樂協會,1888)和《安魂曲》(Requiem)(伯明翰,1891)。劍橋大學於1891年授以榮譽音樂博士學位,同年被聘為布拉格音樂院作曲教授。布拉格音樂院同意他接受1885年創辦紐約國家音樂院的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請,前往紐約擔任該音樂院院長。他在美國3年,碩果纍纍,有一些最佳作品便是在這一時期寫的,包括<自新大陸>交響曲(NewWorld),大提琴協奏曲,聖經歌曲(BiblicalSongs),弦樂四重奏Op.96,以及弦樂五重奏Op.97。他的藝術因黑人歌曲的影響和鄉愁日重而更覺豐滿。1895年返布拉格執教,1901年任布拉格音樂院院長。他的女婿蘇克(Suk)以及諾瓦克(Novak)均出自其門下。晚年將精力投入交響詩和歌劇創作。 德沃夏克的音樂是數種巨大的影響——瓦格納、勃拉姆斯和民間音樂——在他身上美滿結合的產物,他有舒伯特式的旋律天賦,往往反映大自然和田園色彩的配器恰到好處,妙趣天生,不露斧鑿之痕,但若因此而認為他質樸天真,則既不公允又易產生錯覺,他對曲式的掌握和在和聲、對位的功力上都表明他是一位強有力的音樂大家。音樂中的民族主義感情美妙地與古典主義結構融為一體;他運用捷克舞曲如富里安特、波爾卡、斯科奇納(里爾)、杜姆卡和索烏塞茲卡(慢圓舞曲),絕不讓人覺得怪誕,他的交響曲、大提琴協奏曲、也許更重要的是他的室內音樂是他的創作中最精彩的一面;歌劇(除<水仙女>(Rusalka)以外)現在才開始流傳國外;而那些使他風靡維多利亞女王晚期英國的合唱作品,理應恢復它們原有的輝煌。多年來,人們習慣地只稱頌他生前出版的5首交響曲,但是早期的4首交響曲現在也被視為經典作品,編號已按時間順序排列。

個人作品

交響曲:《第一交響曲》(茨洛尼士的鐘聲)、《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第七交響曲》、《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交響詩:《午時女巫》、《水妖》、《金紡車》、《野鴿》、《英雄之歌》

歌劇:《水仙女》、《魔鬼與卡嘉》

序曲:《胡斯序曲》、《大自然、生活和愛情》(套曲包涵:《在大自然中》、《狂歡節》、《奧賽羅》)

室內樂:《F大調弦樂四重奏》(美國四重奏)、《e小調鋼琴三重奏》

協奏曲:《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管弦樂曲:《富呂安》、<杜姆卡>、《波爾卡》、《波羅奈茲》、《斯可契娜》

歌曲:《松柏集》(曲集)、《聖經歌曲》(曲集)、<摩拉維亞二重唱>、《母親教我的歌》、《讓我孤獨地沉思》

個人軼事

捷克的驕傲

捷克人民引為驕傲的有三:一是比爾津的啤酒,二是斯美塔那,三是德沃夏克。在歐洲大作曲家當中,德沃夏克是繼柴科夫斯基之後第二個渡過大西洋的人。美國迅猛發展的新大陸的驚人的經濟勢頭與美國黑人民謠的音樂價值,造就了《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經安樂·澤德指揮的紐約愛樂樂團演奏,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平靜的美國人瘋狂起來了,德沃夏克自述道:「聽眾狂熱地鼓掌,我仿佛變成了國王……」出生在波希米亞偏僻農村的作曲家用音樂給祖國帶來了榮耀。

來自新世界的聲音

1892年9月26日,德沃夏克受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院創辦人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請,出任紐約音樂學院的院長。一踏上美國的土地,許多新鮮事物接踵而來:不同膚色的人群,快速轟鳴的機器,飛馳的汽車在街道上川流不息,港口的船舶穿梭往來,忙亂、紛繁、緊張……這是一塊嶄新的大地。每日觀察這新奇世界的德沃夏克,這天散步來到紐約的貧民區。忽然,一陣深沉的女中音歌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馬上循聲尋找這個聲源。

一個黑人姑娘,坐在一所破舊的小屋前,一邊洗衣,一邊歌唱,德沃夏克問她:「這是什麼歌?」「這是黑人常唱的歌謠,是對家鄉的追憶。」德沃夏克對她的聲音倍加讚賞,建議她去考音樂學院,黑人姑娘難過地說:「學院不收黑人。」德沃夏克回去後的第二天就找到創辦人交涉,他說:「如果不收這個黑人學生,我就辭職。」院方不得不收下了這個出色的女中音。1893年,他創作了<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首演便轟動美國,作品的標題為《新世界》。那優美的、最感人的第二樂章主題,就是來自這個黑人姑娘的歌謠對他的啟迪。 《野鴿》與寡婦

在離墳地不遠的小村里,住着一位年輕的已婚婦人,她又愛上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於是,便毒死了丈夫,和年輕的小伙子結成連理。綿綿情話使她過着愉快的生活。前夫的墳上不知不覺地長滿了青草。有一株小橡樹也蔥蔥鬱郁地長大了。不知從哪兒飛來一隻野鴿,停在小橡樹上,再也不離開。它每天都在樹上淒淒地、悲涼地叫着、叫着……。這個婦人似乎聽到了亡夫的呻吟,強烈的不安和痛苦揪住了她的心。在極度懊惱和恐懼中,她的神經失控了。有一天,清澈的小河收容了她。這是德沃夏克在他的序曲里,為我們編織的一個行惡必有報應的故事。娓娓敘來,淒切而又正義。

德沃夏克作為捷克19世紀民族樂派的傑出代表,他以自己多方面的創作成就,真正使捷克音樂取得了世界性的牢固地位。他的交響樂,一方面以其鮮明生動的斯拉夫風情給人以印跡,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印第安、美洲黑人民間音調以親切淳樸、充滿鄉愁的深情,令人難以忘懷。他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世界音樂文獻中最受歡迎的代表曲目之一。他的歌劇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譽。室內樂創作,是他創作中最精彩的一頁,具有很大的影響:將舒伯特式的旋律天賦與瓦格納恢宏多彩的配器相交融,妙趣天成,不露斧鑿之痕;將勃拉姆斯嚴謹深刻的構思運用於對作品框架的把握之中;將斯拉夫、印第安等各國民間音樂揉成一種嶄新自然的音樂新聽覺,使浪漫主義的激情與古典主義的結構、民族主義的特質完整地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另外,他的和聲、對位功力也相當深厚,這些無疑都表明了他不愧為聲名卓著的音樂大師。

個人經典

德沃夏克《第七交響曲》

朱利尼指揮倫敦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第七交響曲》作於1884-1885年,1885年4月22日由倫敦愛樂樂團首演,德沃夏克親自指揮。這部作品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德沃夏克最偉大的交響曲。它包括四個樂章:一、莊嚴的快板;二、稍慢板;三、諧謔曲;四、快板。這張唱片,朱利尼的指揮輕盈、爽朗,充滿旋律感,且非常井然有序,決不會過度放縱自己,被日本《唱片藝術》評為最佳名片。這個曲目,<企鵝唱片指南>則推薦帕爾特指揮英國愛樂樂團的演錄版本為三星帶花名片。帕爾特的錄音作品都非常出色,即使最激烈的樂章,也一直給人溫暖清新的感覺。另外,多拉蒂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演錄版可供候選。 德沃夏克《第八交響曲》

賽爾指揮克利夫蘭交響樂團

作品簡介:《第八交響曲》1889年作于波希米亞鄉間,1890年2月2日,首演於布拉格國家劇院,德沃夏克親自指揮。全曲分四個樂章:一、朝氣勃勃的快板;二、柔板;三、優美的快板;四、不太快的快板。這部作品,是英國劍橋大學授予德沃夏克名譽博士學位,他以<安魂彌撒曲>和這首交響曲作為答謝。寫作這部交響曲時,德沃夏克正在風光旖旎的維索卡城堡,此曲因此而被稱為<英吉利交響曲>。這張唱片,賽爾指揮克利夫蘭交響樂團,以很大的幅度演奏,充滿力度,又顯示出高貴的氣質,被日本《唱片藝術》評為最佳名片。另外,巴比羅利指揮哈萊樂團的演錄版可供候選。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弦樂小夜曲》

庫貝利克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等

作品簡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交響曲之一了。尤其是在中國聽眾的心目中,它的知名度恐怕還在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之上。許多人很容易受它末樂章那急促、強勁的奔騰之勢的感染,不由自主地振奮不已。而另外的許多人,或許可以一句不漏地哼出慢樂章里那個悠悠鄉思的主題……既然如此,就需交代一句,庫貝利克的這個演錄,是你能夠尋覓到的很少幾個<第九交響曲>唱片的傑出版本之一。當然,看好這套唱片,不僅是為庫貝利克版的「自新大陸」。更讓人動心的是這雙張廉價CD上,還有德沃夏克的《弦樂小夜曲》(作品第22號)和交響詩《野鴿》(作品第110號)。如果說在《弦樂小夜曲》上庫貝利克可能還會遇上競爭對手的話,那麼就很難有比他演繹得更好的《野鴿》了。曲中從容而簡潔的敘事風格,人物的心理深度以及場景氣氛的音響,這一切都讓庫貝利克做得有聲有色,妥帖、自然而流暢。

德沃夏克《交響曲全集》

克爾泰茲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作品簡介:匈牙利人中為什麼出了那麼多指揮家,而且都是大名鼎鼎:塞爾、多拉蒂、索爾蒂、弗里恰伊、萊納。此時又有了克爾泰茲的一套蜚聲世界的德沃夏克<交響曲全集>。老一輩的匈牙利指揮大師極善營造作品氛圍,宏觀上富有張力和戲劇性,微觀上又不失精確度,萊納、多拉蒂最有代表性。克爾泰茲卻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自然真誠,不事修飾。如果你先入為主地聽了卡拉揚等德奧指揮詮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你會覺得克爾泰茲不夠勁,不過癮;倘若靜下心來細聽克爾泰茲,你會覺得他從容不迫又不失敏感,那種抒情性沁人心脾。另外,庫貝利克在DG、多納伊在Decca也都灌錄過德沃夏克的全部交響曲,也相當不錯。紐曼指揮捷克愛樂樂團在捷克蘇普拉風演錄的一套LP全集,演奏極為興奮、放肆,居然還讓長號吹出一點「破」聲,好不狂放!可惜這套LP版不易搜尋,且德沃夏克交響曲是否該像紐曼那樣演奏,也不是十分吃得准。為保險起見,克爾泰茲的這套,仍應看作首選。德沃夏克的五首著名的交響曲也在此套裝內。[1]

參考文獻

  1. [1],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