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地鎮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地處婺城區東南部,東、南與武義白姆鄉接壤,西南連接箬陽鄉,西與沙畈鄉毗連,西北、北與長山鄉、蘇孟鄉相接,東北毗鄰雅畈鎮,距婺城城區15千米,區域總面積130.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安地鎮戶籍人口為17015人。清末時,屬金華縣循理鄉;1992年,安地、外畈2個鄉合併,改稱安地鎮。截至2020年6月,安地鎮轄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安地村白竹畈自然村1號。 截至2019年末,安地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1]

歷史沿革

清末時,屬金華縣循理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雙源、安石、長仙、安地、興隆、龍溪、雲深鄉。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安地、雙蟾、雲岩、長石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安地、雙善、雲岩、長石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安地、雲岩、長石鄉。 1951年,屬安地、雅干、鄭宅、外畈鄉。 1958年,為雅畈公社安地管理區、外畈管理區。 1961年,改稱安地公社、外畈公社。 1983年,復稱安地鄉、外畈鄉。 1992年,安地、外畈2個鄉合併,改稱安地鎮。 2000年底,撤銷金華縣後,劃入婺城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轄安地、岩頭、下傅、上傅、楊壠、酒店邊、黃桑園、大溪口、蔣里、南郭、寺口、雅干、方麻車、喻斯、和村、回坑、延嶺腳、小同、鄭宅一村、鄭宅二村、馬畈坑、東周、王大坑、山道、石嶺腳、輔倉坑、茶山下、里吳、埠頭、外畈、新壟、上干口、項村、西周、七間屋、南畈、文明37個行政村;下設20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安地鎮轄22個行政村:安地村、岩頭村、楊龍村、蔣里村、回坑村、南郭村、寺口村、雅干村、和村、喻斯村、茶山下村、項村、西周村、文明村、小同村、鄭宅村、南七新村、上干口新村、雅傅村、酒園村、三潭村、外畈新村,鎮人民政府駐安地村白竹畈自然村1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地鎮地處婺城區東南部,東、南與武義縣壺山街道、白姆鄉接壤,西南連接箬陽鄉,西與沙畈鄉毗連,西北、北與長山鄉、蘇孟鄉相接,東北毗鄰雅畈鎮,距婺城城區15千米,區域總面積130.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地鎮屬高山丘陵地帶,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均海拔150米。

水文

安地鎮境內主要有梅溪、龍潭溪、外畈溪、上干溪、雅干溪等溪流。

自然資源

2011年,安地鎮有耕地8600畝,人均0.55畝;林地18.6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總人口有1562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81人,城鎮化率31.2%;另有流動人口1125人。總人口中,男性8120人,占52.0%;女性7507人,占48.0%。14歲以下1865人,占11.9%;15—64歲11256人,占72.0%;65歲以上2506人,占16.0%;以漢族為主,達15525人,占99.3%;有畲、彝、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土、水、東鄉、納西、達斡爾、麼佬、羌、撒拉、毛南、仡佬、怒31個少數民族,共102人,占0.7%,其中畲族5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0%;彝族11人,占10.8%。2011年,安地鎮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0人。 截至2019年末,安地鎮戶籍人口為17015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安地鎮財政總收入14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2.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2011年,安地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85元。 截至2019年末,安地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2011年,安地鎮農業總產值1.26億元,比2010年增長4.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1.2%。2011年,安地鎮生產糧食607噸,其中水稻396噸,小麥103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7500畝,產值1.5億元,其中桂花種植面積7000畝,產值1億元;毛竹種植面積10000畝,產量160萬株;茶葉種植面積250畝,產量15噸。2011年,安地鎮生豬飼養量27267頭,年末存欄6347頭;家禽飼養量28.4萬羽,上市家禽23.6萬羽。2011年,安地鎮水果種植面積3165畝,產量1642噸,其中西瓜、果用瓜1507噸,葡萄75噸。名優特農產品有花卉、竹筍、茶葉等。

工業

2011年,安地鎮工業總產值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3.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8.8%。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商業網點274個。2011年,安地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5億元,比2010年增長4.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2億元,比2010年增長4.5%。

金融業

2011年末,安地鎮各類存款餘額為1.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各項貸款餘額0.68億元,比2010年增長18.3%。

郵電業

2011年,安地鎮郵政業務收入為20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320萬元。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89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1所,在校生535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2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安地鎮教育經費達8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8%;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66%,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9.81%。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文化藝術團體5個,會員305人;鎮有文化站1個,鎮有文化活動中心1個;文化示範村13個;公共圖書室37個,藏書4.2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9張,固定資產總值142.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安地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4萬人次。2011年,安地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0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923人,參合率98.0%。

社會保障

2011年,安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戶,人數2人,支出0.72萬元,比2010年增長50%,月人均302元,比2010年增長15.4%;城鎮醫療救助4人次,支出0.8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5戶,人數181人,支出37.5萬元,比2010年增長-0.06%,月人均173元,比2010年增長0.1%;五保供養9人,支出5.19萬元;醫療救助48人次,支出5.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9萬元。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5077人,參保率95.0%,參加失地農民養老保險1336人。[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44.8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0.7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0.87萬戶,寬帶接入用戶0.79萬戶。

水利工程

安地鎮建有總庫容6621萬立方米的安地水庫(即仙源湖)。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鋪設幹線水管20千米,年工業用水25萬噸、生活用水3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3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項,污水處理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擁有11千伏變壓器4台,總容量35兆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2.9千米,用電負荷21600千瓦。2011年,安地鎮售電量累計完成8000萬千瓦時。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3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5公頃,綠化覆蓋率30.5%。

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安地鎮有縣鄉(鎮)級公路8條,總長125千米;有橋樑4座,總長度270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安地鎮因駐地兩面環山,村落地勢相對平坦,是安家立業之佳處,故而得名安地。

風景名勝

安地鎮境內有旅遊度假區仙源湖度假區。仙源湖度假區是城郊湖山型旅遊度假休閒區,建有金華動物園、美地南山漂流、龍溪漂流、仙源谷漂流、十里桂花長廊游步道等遊樂設施。

榮譽稱號

2020年1月,安地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