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書·謝靈運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書·謝靈運傳出自於《宋書》,此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1]

原文

謝靈運,陳郡陽夏人也。租玄,晉車騎將軍。父瑛,生而不慧,為秘書郎,蚤亡。

太祖登祚,誅徐羨之等,征為秘書監,再召不起,上使光祿大夫范泰與靈運書敦獎之,乃出就職。使整理秘閣書,補足闕文。以晉氏一代,自始至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尋遷侍中,日夕引見,賞遇甚厚。靈運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文帝稱為二寶。既自以名輩,才能應參時政,初被召,便以此自許;既至,文帝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王曇首、王華、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並見任遇,靈運意不平,多稱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種竹樹堇,驅課公役,無復期度。出郭遊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經旬不歸,既無表聞,又不請急。上不欲傷大臣,諷旨令自解。靈運乃上表陳疾,上賜假東歸。

靈運以疾東歸,而游娛宴集,以夜續晝,復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是歲,元嘉五年。靈連既東還,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惠連幼有才悟,而輕薄不為父方明所知。靈運去永嘉還始寧,時方明為會稽郡。靈運嘗自始寧至會稽造方明,過視惠連,大相知賞。時長瑜教惠連讀書,亦在郡內,靈運又以為絕倫,載之而去。

靈運因父祖之資,生業甚厚。奴僮既眾,義故門生數百。鑿山浚湖,功役無已。尋山成嶺必造出峻岩燥千重莫不備盡發躡常著本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基後肯嘗自始寧南山線木開徑真至臨海從者數百人。臨海太守王繡驚駭,謂為山賊,徐知是靈運乃安。 (節選自《宋書.列傳二十七》)

譯文

謝靈運,陳郡陽夏人。祖父謝玄,是晉代的車騎將軍。父親謝王奐,從小便不聰明,當過秘書郎,很早就死了。

文帝當皇帝,徐羨之等被殺,謝靈運被調為秘書監,兩次被召見,謝靈運都沒理睬。文帝派光祿大夫范泰寫信給謝靈運稱賞他,他才應召就任。文帝叫他整理秘書省的圖書,補增遺漏的地方,又因為有晉一代沒有一本完整的歷史書,所以叫謝靈運寫一本《晉書》,他寫出粗略提綱,但這書終究沒有寫成。不久又升任侍中,每天早晚被召見,很得文帝的寵愛。謝靈運的文章書法都獨步當時,他每次作文,都親筆抄錄,文帝稱他的文章和墨跡為二寶。既然自己是名人,謝靈運覺得自己應該參與朝政,開始被召見時,便這樣自許,但召見之後,文帝只把他當成一個文人而已。他每次和文帝在一起喝酒時,文帝不過讓他談論詩文而已。王曇首、王華、殷景仁等人,名聲爵位一直在他之下,卻同時被寵待,謝靈運心中不滿,往往推說自己有病而不上朝,只管修築池塘、種植花樹、移栽修竹、擺弄香草而已,他驅使為國家服勞役的人,簡直無休無止。出城遊玩,有時一天走一百六七十里,往往上十天不回來,既不上書請示,也不請假。文帝不想傷害大臣,暗示他主動辭官。謝靈運於是上表陳述自己有病,文帝讓他休假回到東方。

謝靈運因病回到東方,但遊玩喝酒集會賦詩照舊,日以繼夜,他再次被御史中丞傅隆所彈劾,因此被判罪而免除所有官職,這年是元嘉五年(428)。謝靈運回到東方,和同族兄弟謝惠連、東海人何長瑜、潁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因相互欣賞對方的文章而結好。他們同游山水,當時的人們稱他們為「四友」。謝惠連小時候便聰明有才氣,但性格輕浮,不被他父親謝方明所理解。謝靈運離開永嘉回到始寧,當時謝方明正當會稽太守,謝靈運從始寧到會稽拜訪謝方明,順便看望謝惠連,二人相見時都非常欣賞對方。當時何長瑜正教謝惠連讀書,也在這裡,謝靈運認為何長瑜文才舉世無雙,於是謝靈運和何長瑜同坐車馬離開了。

謝靈運憑藉祖父和父親的資本,家產豐足僕從眾多,先人的門生故吏加上有幾百。他開山挖湖,沒完沒了;翻山越嶺,總是到那些最幽深最險峻的地方去,哪怕千岩萬險,沒有一個地方不游到的。他每次登山都穿上木鞋,上山時便去掉前面的鞋齒,下山時則去掉後面的鞋齒。一次曾從始寧南面山峰砍樹開路,一直通到臨海郡,跟從他的有幾百人。臨海太守王大為恐懼,以為來了造反的山民,不久知道是謝靈運才放心。 [2]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作為南朝文壇領袖,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