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劉應龍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劉應龍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劉應龍,字漢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進士。授零陵主簿,饒州錄事參軍。有毛隆者,務剽掠殺人,州民被盜,遙呼盜曰:「汝毛隆也?」盜亦曰:「我毛隆也。」既,訟於官,捕隆置獄,應龍曰:「盜誠毛隆,其肯自謂?」因言於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誣伏抵死。未幾盜敗,應龍由是著名。改知崇仁縣。淮西失守,江西諸州有殘破者,縣佐貳聞變先遁,應龍固守不去。

先是,理宗久未有子,以弟福王之子為皇子,丞相吳潛有異論,帝已不樂。大元兵渡江,朝野震動,逐丞相丁大全,復起潛為相,帝問潛策安出,潛對曰:「當遷幸。」又問「卿如何」,潛曰:「臣當死守於此。」帝泣下曰:「卿欲為張邦昌乎?」潛不敢復言。未幾北兵退,帝語群臣曰:「吳潛幾誤朕。」遂罷潛相。帝怒潛不已,應龍朝受命,帝夜出象簡書疏稿授應龍,使劾潛,應龍謂:「潛本有賢譽,獨論事失當,臨變寡斷。祖宗以來,大臣有罪未嘗輕肆誅戮,欲望姑從寬典,以全體貌。」帝大怒。

賈似道素忌潛,會京師米貴應龍為《勸糶歌》宦者取以上聞帝問知應龍所作問似道米價高當亟處之似道訪其由亦怒應龍。遷司農少卿,尋以右諫議大夫孫附鳳言,遂去國。

景定三年,湖南飢,起提舉常平。以救荒功,遷直寶章閣、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以顯謨閣待制知廣州、廣東經略安撫使。寇聞應龍至,遁去,應龍剿逐之,南海大治。特旨屢召,拜戶部侍郎仍兼侍讀,七上奏辭免。德祐元年,辭,隱九峰。 (節選自《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四》)

譯文

劉應龍字漢臣,瑞州高安人。嘉煕二年進士。被任命為零陵主簿,饒州録事參軍。有個叫毛隆的人,專事搶劫殺人,州中百姓遭劫掠,遠遠地對盜賊喊道:「你是毛隆嗎?」盜賊也答:「我是毛隆。」之後,百姓向官府告狀,官府捉住毛隆關進監獄,劉應龍說:「盜賊如果真是毛隆,難道肯自認嗎?」於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斷,州里不認可,反而派來其他官員,結果毛隆無辜而服罪受死。沒多久盜賊敗露,劉應龍因此名聲顯著。改任崇仁縣知縣。淮西失守,江西各州有遭破壞的,縣尉等聽到有變故就先行逃走,劉應龍堅決守衛不離去。

在此之前,理宗長時間沒有兒子,將弟弟福王的兒子立為皇子,丞相吳潛有不同意見,皇帝已經不高興。大元軍隊渡過長江,朝廷內外受到震動,趕走丞相丁大全,又起用吳潛任丞相,皇帝詢問吳潛有何計策,吳潛回答說:「皇上應當避開才好。」又問「你怎麼辦?」吳潛說:「我理當誓死守衛在這裡。」皇帝落淚道:「你想要做張邦昌一樣的人嗎?」吳潛不敢再說。沒多久,大元軍隊撤退,皇帝對眾位大臣說:「吳潛幾乎害了我。」於是罷免吳潛的丞相職務。皇帝常惱怒吳潛,劉應龍早晨接受任命,皇帝夜裡拿出奏章公文稿交給劉應龍,讓他彈劾吳潛,劉應龍說:「吳潛原本有好的聲譽,僅是論事有失妥當,面對事變缺少裁斷。自高祖以來,大臣有罪未曾輕率地任意殺戮。希望姑且照寬大的法典處理,以保全禮儀。」皇帝十分生氣。

賈似道一向忌憚吳潛,適逢京城米價昂貴,劉應龍作《勸糶歌》,宦官取來報告給皇帝,皇帝問明白是劉應龍所作,告訴賈似道米價高,應當立即處理,賈似道找到原因,也惱恨劉應龍。改任司農少卿,隨即因右諫議大夫孫附鳳彈劾,離開了京城。

景定三年,湖南鬧饑荒,被起用為提舉常平。因救濟災荒有功,升任直寶章閣、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南海強盜作亂,朝廷認為是禍害,便派劉應龍以顯謨閣待制身份擔任廣州知州、廣東經略安撫使。盜匪聽說劉應龍到了,紛紛逃走,劉應龍派人追捕,剿滅了他們,南海從此變得安定太平。皇帝屢次特旨徵召,授予戶部侍郎仍兼侍讀,劉應龍七次上奏辭免。德祐元年,辭官,歸隱九峰。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