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姚鉉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姚鉉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姚鉉,字寶之,廬州合肥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解褐大理評事,知潭州湘鄉縣,三遷殿中丞,通判簡、宣、升三州。淳化五年,直史館,侍宴內苑,應制賦《賞花釣魚詩》,特被嘉賞,翌日,命中使就第賜白銀以獎之。至道初,遷太常丞,充京西轉運使,歷右正言、右司諫、河東轉運使。俄上言曰:「伏見諸路官吏,或強明蒞事、惠愛及民者,則必立教條,除其煩擾。然狡胥之輩,非其所便,俟其罷官,悉藏記籍,害公蠹政,莫甚於此。《禮》云:『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又《語》曰:『舊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斯實聖人之格言國家之急務也欲望所在官吏有經畫利濟事可長久者歲終書歷受代日錄付新官俾之遵守若事有灼然匪便聽上聞俟報改正。」詔從之。

咸平三年,河決鄆州王陵埽,東南注鉅野,入淮、泗,城中積水壞廬舍,以鉉知州事,徒州於汶陽鄉之高原,委以營度,許便宜從事。工畢,加起居舍人、京東轉運使,徙兩浙路。鉉雋爽,頗尚氣。薛映知杭州,與之不協,事多矛盾。映摭鉉罪狀數條,密以聞,詔使劾之,當奪一官,特除名,貶連州文學。吉州之萬安抵虔,江有贛石,舟行其中,湍險萬狀,鉉過,感而賦之以自況。天禧四年卒,年五十三。鉉文辭敏麗,善筆札,藏書至多,頗有異本,兩浙課吏寫書,亦薛映所掎之一事。雖被竄斥,猶傭夫荷擔以自隨。有集二十卷。又采唐人文章纂為百卷,目曰《文粹》。卒後,子嗣復以其書上獻,詔藏內府,授嗣復永城主薄。幼子稱,俊穎美秀,頗善屬辭,裁十歲卒。鉉紀其事為《聽悟錄》,人多傳之。 (節選自《宋史•姚鉉傳》)

譯文

姚鉉字寶之,廬州合肥人。太平興國八年考中進士甲科,初次為官任大理評事,為潭州湘鄉縣知縣,三次升官任殿中丞,通判簡州、宣州、昇州三州。淳化五年,擔任直史館,在內苑侍宴,應皇帝的命令寫作《賞花釣魚詩》,被特別嘉獎,第二天,命令宦官到他的宅第賜以白銀獎賞他。至道初年,升太常丞,充京西轉運使,歷任右正言、右司諫、河東轉運使。不久上奏說:「我見各路官吏,有的辦事剛直明察、對人民施政仁愛,則必定確立教化條文,排除煩憂。然而狡詐小吏之流,認為不合他們之意,等他們罷官後,把記賬簿籍都收藏起來,危害公事腐蝕政治,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禮記》上說:『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語》中又說到:『舊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這實在是聖人的格言,國家的當務之急。希望在職官吏,凡是有利國利民且可以長久的事,應當在年終時寫在簿籍上,交接官職時抄錄交給新官,使他遵守。如果此事有明顯不便,上報裁決,等候回答後改正。」詔令採納他的意見。

咸平三年,黃河在鄆州王陵埽決口,向東南溢進鉅野,流入淮、泗一帶,城中積水毀壞房舍,任命姚鉉知州事,把州的治所遷徒到汶陽鄉的高地,委任他處理災害之事,允許他可先行處理後上報。工程完畢,加官起居舍人、京東轉運使,調任兩浙路。姚鉉為人豪爽,很重義氣。薛映擔任杭州知州,與他不和,辦事多有矛盾。薛映摘取姚鉉的數條罪狀,秘密上報,詔令使臣彈劾他,罪當剝奪一級官階,特詔令削職為民,貶為連州文學。姚鉉從吉州萬安抵虔,江中有贛石,舟船行馳在江中,急流險難萬狀,姚鉉過後,感慨作賦來比喻自身處境。天禧四年去世,時年五十三歲。姚鉉文辭敏捷華麗,善寫公文信札,藏書極多,頗有一些異本,在兩浙時督促官吏抄寫書籍,也是薛映所指摘的罪狀之一。雖被流放貶斥,還僱人挑書跟着自己。有文集二十卷。又選編唐人文章一百卷,題名為《文粹》。去世後,他兒子姚嗣復把他的藏書獻上,詔令藏在內府,授姚嗣復為永城主簿。幼子姚稱,聰明內秀,很會寫文章,十歲就死了。姚鉉紀念他的生平作《聽悟錄》,流傳於世。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