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石守信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石守信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石守信,開封浚儀人。太祖即位,領歸德軍節度。李筠叛,守信與高懷德率前軍進討,破筠眾於長平,降太原援軍數千,皆殺之。李重進反揚州,以守信為行營都部署兼知揚州行府事。帝親征至大儀頓,守信馳奏:「城破在朝夕,大駕親臨,一鼓可平。」

帝亟赴之,果克其城。乾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太平興國九年,卒,年五十七,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尤信奉釋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輦瓦木,驅迫甚急,而傭直不給,人多苦之。

子保興,以蔭補供奉官。至道二年,有岌伽羅膩數族率眾來拒,保興選敢死士數百人銜枚夜擊,殲之,賊又為方陣來拒。保興麾眾出入陣中,會乘馬中流矢,挺身易騎奮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戰,賊遂引去。咸平二年,會夏人入鈔,保興發官帑錢數萬緡分給戰士,主者固執不可。保興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願以家財償之。」夏人退,真宗貸而不問。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九》)

譯文

石守信,開封浚儀人。太祖即位後,他擔任歸德軍節度。李筠反叛,石守信與高懷德率前軍進軍征討,在長平打敗了李筠的軍隊,招降了太原援軍數千人,全部殺了他們。李重進在揚州反叛,皇帝任命石守信擔任行營都部署兼知揚州行府事。皇帝親徵到大儀(在今揚州附近)停宿,守信派人緊急奏請:「揚州城被攻破就在旦夕之間,如果皇帝親臨,可以趁士氣旺盛一舉平定。」

帝急速趕到揚州,(石守信)果然攻下了揚州城。乾德年初,皇帝趁着晚朝與石守信等人喝酒,喝酒正暢快時,皇帝說:「我沒有你們(輔佐)就不會有今天,但是我做了天子,特別(感覺)不如擔任節度使快樂,我整夜不能安枕睡安穩覺。」石守信等人磕頭說:「如今天命已 經確定,誰還敢有貳心,陛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皇帝說:「人誰不圖求富貴,一旦有人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雖然想不做天子,難道能做得到麼?」石守信等人謝罪說:「我們太愚笨想不到這些,懇請陛下哀憐我們。」皇帝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而已,(你們)不如多積聚些金銀、購置田宅來留給子孫,多養些歌兒舞女來終享天年。(我們)君臣之間沒有什麼猜忌嫌怨,不是很好嗎?」石守信感激地說:「陛下(為我們)想到了這些,真是所說的能使死人復生和使白骨長肉啊!」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託言有病,請求解除兵權,皇帝准許了他們,讓他們都以散官的身份回家(養老),賞賜非常優厚。太平興國九年,去世,終年五十七,追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號武烈。石守信多次擔任地方長官,一心追求聚斂財富,積聚的財物為數極多。他特別信奉佛教,在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修建崇德寺。招募百姓用人力車運送磚瓦木料(木材),驅使威逼得非常緊迫,但不給(人們)工錢,人們大多把這件事當作痛苦。

石守信的兒子石保興,以蔭任補充為供奉官。至道二年,有岌伽羅膩幾族率領部眾前來抗拒,石保興選拔敢死的戰士數百人口中銜枚趁夜出擊,殲滅了敵人,敵人又結成方陣來抗拒。保興指揮部下出入戰陣中,恰巧騎着的戰馬被流箭射中,他挺身換騎戰馬大聲呼喊,一邊前進邊戰鬥。三天一共交戰四十二次,敵人最終退去。咸平二年,正值西夏人入境劫掠,保興取出國庫中的錢數萬串分給戰士,主管官員堅持不同意。石保興說:「城池如此危險,怎麼來得及等候朝廷的批覆,這件事過後,如果朝廷批覆不允許(我這祥做),我願用家財償還這些錢。」西夏人被擊退後,真宗寬恕了他而沒有問罪。[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