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朝疆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朝疆域

來自網絡的圖片

宋朝疆域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不過雖然宋朝經濟繁榮,但是兵力卻不怎麼強盛,周圍還有遼國與西夏虎視眈眈,南宋時期疆域更是大大縮水,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宋朝的疆域。[1]

北宋時期

宋朝建國後,經歷了多次戰爭,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完成了對中原地區的統一。在北部,宋與遼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在南疆,對西南在唐朝後期脫離了統治的少數民族地區,宋朝也還沒有恢復控制;而在今越南北部,宋初統治者已承認丁朝脫離中國統治的事實,轉而與其確立宗藩關係。西北方向,党項部族的崛起,使宋西北疆域被壓縮至橫山以東。

李元昊建立西夏後,繼續蠶食宋西北沿邊部分土地。此後一段時間,宋朝的西北界大致穩定在今甘肅蘭州、靖遠,寧夏同心及陝西北部的白干山一線。到宋神宗時力圖開擴疆土,從青唐吐蕃政權中取得了綏、熙、河、洮、岷、蘭等州。哲宗、徽宗時經過反覆爭奪,又進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崇寧三年(1104年)在這些收復失地的基礎上設置了隴右都護府。這樣,宋朝的疆域便擴大到烏鞘嶺以南的湟水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同時在西南,宋朝逐漸恢復了對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控制,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貴州東北和廣西西部重新歸入版圖,設置了正式州縣或羈縻州。 有學者根據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推算宋朝在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面積應為264萬km²左右(不含隴右都護府)。

南宋時期

建炎南渡之後,宋朝領土大幅縮水,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懷德軍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與大理交界處設立了黎、敘、瀘、黔、邕等州,但南部與西南疆界方面,南宋相比北宋沒有太大變化。

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次議和,金擬將河南、陝西之地歸還宋朝,大致以黃河為界。次年金人毀約,出兵奪取河南、陝西。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達成,以淮水-大散關為宋金國界,宋割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據估計,紹興十二年(1142年)的南宋疆域面積應為176萬km²左右。此後直到宋元(蒙)戰爭爆發前,南宋疆域雖有局部變動,但基本穩定在淮水-大散關一線。

行政區劃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熙寧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1106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重慶府、夔州、潼川府、京西南、成都府、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內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防務貧弱,也讓終宋一代外患不止。 宋朝共有四個京城,分別是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 、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