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宗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宗賾

 

 

 

宗賾

宗賾本為湖北襄陽人,俗姓孫,父早亡。 二十九歲出家,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六合等地)度蘆,從法去法雲法秀(1027——1090)禪師出家。 法秀後至汴京(洛陽)主持法雲寺,宗賾遂投師長蘆應夫門下,並於應夫門下得悟。

人物介紹

宗賾(zé),襄陽孫氏子。 父早亡,母攜還舅氏鞠養。 長成習儒業,志節高邁,學問宏博。 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家矣!」 遂往真州長蘆,從秀圓通落(上髟下采),學最上乘。 未幾,秀去而夫繼。師得旨於夫,遂為夫嗣,而紹長蘆之席。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闡者三世,雲門之道大震,江淮之間,幾無別響。 師上堂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 金屑既除,眼在甚處?」 拈拄杖曰:「還見麽?」 擊香桌曰:「還聞麼?」 靠卻拄杖曰:「眼耳若通隨處足,水聲山色自悠悠。」 啟示明切若此。

傳奇

師性孝,於方丈側別為小室,安其母於中。 勸母翦發,持念頭阿彌陀佛號,自製《勸孝文》,曲盡哀懇。 師師雖承傳南宗頓旨,而實以淨土自歸。 至感普賢、普慧二大士,夢求入社,其精誠可知矣。 其母臨終,果念佛吉祥而逝。 始卒數十年間,以安養一門攝化。 緇白從化,臨終正念如其母者,蓋不如幾何人。 師持勤匡道一念,得自天性。 以言難及遠,往往托筆墨以致心焉。 其勸供養則曰:「若有無限之心,則受無窮之福。」 其勸坐禪則曰:「一切善惡,都莫思量。 念起即覺,覺之即失,久久忘緣,自成一片。」 又曰:「道高魔盛,逆順萬端,但能正念現前,一切不能留礙。」 其警游談則曰:「既乖福業,無益道心。 如此游言,並傷實德。」 其警撥無則曰:「粗解法師,不通教眼; 虛頭禪客,不貴行門,此偏枯之罪也。」 又曰:「宗說兼通,若杲日麗虛空之界; 心身俱靜,如琉璃含寶月之光。 可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眾流入海,總號天池。」 其言意至味一臠可以知全鼎矣。 未詳所終。 據此,宗賾本為湖北襄陽人,俗姓孫,父母早亡。 二十九歲出家,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六合等地)度蘆,從法去法雲法秀(1027——1090)禪師出家。 法秀後至汴京(洛陽)主持法雲寺,宗賾遂投師長蘆應夫門下,並於應夫門下得悟。

生卒

宗賾的生卒年代,史書失載。然據《宗賾傳》,他是二十九歲時從法秀出家的,隨即法秀去了汴京。考《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九,汴京法雲寺乃是冀國長公主所建,建成之後,宋神宗詔「秀為開山第一祖」,並遣中使前往降香,以表神宗至之禮。又據《釋氏稽古略》卷四,神宗詔請法秀的時間是元豐七年(1084)。也就是說,如果史書記載無誤,宗賾應該出生於元豐七年之前二十九年,即是公元1056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元年。    [1]

參考文獻

  1. 宗賾,搜狗百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