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林所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武》

作品名稱: 《漢武》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詩

作者:王安石

《漢武》[1]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詩。[2]

《宋史·論》曰:朱熹[3] 嘗論安石「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凶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問韓琦曰:「安石何如?」對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神宗不聽,遂相安石。嗚呼!此雖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4]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定林所居[5]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全宋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

定林所居①

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雲間。

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閒。

注釋譯文

①定林:即定林寺。公元423年(南朝宋景平二年),僧人慧覺於今南京鐘山創建定林寺。

②繞:環繞,圍繞。

作品鑑賞

定林寺在鐘山下紫霞湖旁,王安石晚年曾卜居於寺旁。這首詩,消盡煙火氣,就像小溪一樣澄澈,像白雲一樣悠閒,像山鳥一樣適意,像山花一樣自在。這些在詩中所描寫的景物,正是"臨溪放艇倚山坐"的主人公的心境的寫照,表現了他的恬淡之趣和寧靜之美。"閒"是王安石退居鐘山後的詩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字,又如《游鐘山》四首之一:"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游草堂寺》:"鳥石崗邊繚繞山,柴荊細徑水雲間。拈花嚼蕊長來往,只有春風似我閒。

"這讓讀者感到,詩人在其中的體驗似乎比那"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桃花源還在世外,因為,詩人在這個境界中不僅沒有爭競,而且簡直連"心"的概念都沒有了。王安石在《登寶公塔》(在鐘山)一詩中曾寫他在寶志塔院作客時的情形道:"當此不知誰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要表達的是主客兩忘,物我兩忘的意思。"閒"字表面上雖顯著相,但在詩人特定的心境中,也就是"忘"。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6]

王安石出生於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曾隨文 宦遊南北各地,接觸到一些社會現實。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他於二十二歲中進士後,歷任淮南推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刑獄提典等職,均能體恤民情,為地方除弊興利。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時,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以及 奢靡無節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7]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但不失大家風範。

視頻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北陂杏花

參考資料

  1. 《漢武》 詩詞名句網
  2. 王安石詩詞全集 詩詞名句網
  3. 朱熹簡介 古詩文網
  4. 王安石的詩詞精選及生平簡介 海博學習網
  5. 定林所居 古詩文網
  6. 王安石簡介 古詩文網
  7. 王安石不懼流言蜚語一心為國家做事,但為何還有人說他壞話 搜狐網 ,發布時間; 18-10-09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