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原圖鏈接來自 搜學網 的圖片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位於江南名鎮——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鎮,是四星級中學[1],該校創辦於1912年,是宜興地區最早的中學之一。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風風雨雨,其間於1969年,學校改名為宜興縣和橋中學。「文革」後的撥亂反正,學校重新煥發生機,教學質量直線飈升,教學質量與高校錄取人數均列全縣前茅。1988年,宜興縣撤縣建市,學校隨之更名為宜興市和橋中學。

辦學歷史

始名彭城中學,由鎮上著名的婦科醫生金曉湘和清末秀才、縣議員錢鏡海兩人創辦,因兩人祖籍彭城,而有斯名,首任校長為馮叔如。學制四年,學生可直接報考大學。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位於江南名鎮——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鎮,是四星級中學,該校創辦於1912年,是宜興地區最早的中學之一。

後歷經抗戰烽火,學校數易其址。抗戰勝利後回到和橋原地。1947年,彭城中學正式設立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至解放,歷任校長還有程國鈞、程淦年、郁宇啟、史漢清、胡鐵吾、唐積慶等人。

1951年2月,和橋初級中學併入彭城中學,學校改名為私立新和中學。1956年改為公辦,易名為宜興縣第三中學,由宜興縣委委員、宣傳部長孫秀松任校長,學校教學質量名列全縣前茅,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被確定為鎮江地區重點中學,這是該校辦學史上的一個黃金時期。

辦學條件

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風風雨雨,其間於1969年,學校改名為宜興縣和橋中學。「文革」後的撥亂反正,學校重新煥發生機,教學質量直線飈升,教學質量與高校錄取人數均列全縣前茅。1988年,宜興縣撤縣建市,學校隨之更名為宜興市和橋中學。1992年,根據市政府教育整體改革方案,學校實行初高中分離,改名為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辦學成果

1997年,經江蘇省教委驗收合格,被命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二○○六年一月被評為江蘇省四星級中學。解放後的歷任校長有徐天富, 劉碩人, 從惠琴, 孫醒之, 宗洪生, 劉秉甲, 夏侯遜, 呂望平, 邵錫昌,王衛明等人,現任校長為姚偉榮。

視頻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相關視頻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快樂學習健康跑操
宜興市和橋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