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宜黃縣第二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宜黃縣第二中學(Yíhuáng Xiàn Dìèr Zhōngxué)在宜黃縣鳳岡鎮學前街文中路2號。以行政區域地名、序號、屬性命名。1976年創建,原名宜黃縣鳳岡鎮初級中學,原校址在風岡鎮河東大道中段、今宜黃縣第三小學校內。1982年更名為宜黃縣第二中學,並設高中部。1984年高中部從該校剝離單設職業高中班。1987年重新恢復高中部。2002年再次取消高中部,2009年整體搬遷至今址(原宜黃縣第一中學)。

目錄

學校簡介

學校占地面積3.5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8346平方米,操場面積18000平方米,綠化面積8400平方米,環形跑道400米。主要為縣城中學階段的學生提供3年制初中階段教育。

辦學理念

學校始終不懈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團結、進取、勤儉、創新」為校訓[2],建立了一支思想素質好、文化程度高、業務能力強的德育工作隊伍,制訂和完善了德育規章制度;在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強化了多種教育途徑,使學校、社會、家庭形成主體網絡結構;在教育方法上,採用主題班會、專題講座會、報考會、校會、兩刊一室(校刊、班刊、廣播室);大型文體活動以及觀看愛國主義電影等形式,寓教於樂,使「愛國、成才」的主旋律成為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源泉。

學校堅持把「以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工作重點來抓。本着從嚴治校,從嚴治教的原則,狠抓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制訂並實施了《宜黃二中教職工考勤制度》、《宜黃二中班主任工作評比條例》、《宜黃二中年級組工作評比條例》、《宜黃二中教研組工作評估條例》、《宜黃二中教師教學常規檢查及評估細則》、等四十多個管理制度,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對學校教職工進行全面評估。

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十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提高,實施「136工程」(即一年立足,三年起步,六年騰飛,為提高教師的素質,學校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學練兵活動,讓青年教師在「分開教學」、「觀摩教學」、「三字一畫一話」的實踐中經受鍛煉,湧現出一大批教學能手,先後有30多名教師在地區優質課比賽中獲獎。此外,學校還拿出一定資金,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成人高校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已有22人獲本科文憑,還有20名教師正在專刊本的學習中,學校文憑合格率為100%。

隨着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學校以創建新世紀的一流基礎教育為目標,攜手並肩,昂首闊步,走向新的春天,走向新的紀元,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托起騰龍的輝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