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海梵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海梵志[bao3 hai3 fan4 zhi4]相傳古印度梵天王留頂發﹐結成螺形﹐稱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稱螺髻梵志﹐或稱編發梵志。梵志﹐古印度'外道'出家者的通稱。[1]

[]

(本生)釋迦如來之前身也。 釋尊於過去世累積因位修行時之名。說於<悲華經>第二卷(大正第三卷第一七四頁)。珊提嵐國無諍念王的大臣。據稱雖偕無諍念王的王子千人歸依寶藏如來,皆願淨土成佛,唯寶海梵志願於五濁的娑婆世界成佛。於是,寶藏如來給與其在娑婆世界成佛,稱釋迦如來的授記。梵志是志求梵者之意,婆羅門的別稱。御書致松野函其二(第一四六○頁)

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寶海梵志大悲菩薩摩訶薩所發的五百大願 五百大願,五百廣大之本願。又稱五百誓願。即釋迦牟尼佛在因位,為寶海梵志時。於寶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種誓願,舍淨土成佛,而取穢土成佛。即世尊於過去因位中,所作種種之難行、苦行,乃至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盤等,皆基於其往昔所發之本願。(悲華經卷六、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五、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另可參閱藏地大成就者麥彭仁波切著的《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