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珠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珠寺即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寶珠寺,位於縣城東北郊山麓,是一個歷史悠久,影響較深的寺院,全寺占地近40畝。

中文名 寶珠寺

位 置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東北郊山麓

占 地 近40畝

修建時間 1628-1644年

同名建築 開封寶珠寺,廣元寶珠寺

寶珠寺簡介

現有建築為1996年來陸續修建的,計有大雄寶殿(在建)、彌勒殿、圓通寶殿、觀音殿、接引殿、三聖寶殿、地藏寶殿、藥師殿、後殿、兩廂、兩耳、舍利塔、海會塔、紅蓮寶塔、水池等,有房舍30餘間,四周林木蔥鬱,院內布局錯落有致,環境清幽,游者甚多[1]

寶珠寺歷史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僧妙德建,清咸豐年間經戰亂被兵毀,清光緒八年(1882年)檀越廩生王文炳倡首重建,到民國時幾遭毀損,僅存一殿。民國二十三年(1944年)比丘尼智善與優婆夷高寬珍,進駐主持事務,後由修圓法師常住,1996年由印能法師、印慈法師、通淨法師三位常住主持事務。

地理位置

它距三堆鎮兩公里,寺前有一小溪,名寶珠溝,溪水繞寶珠寺流過,在電站欄水壩下匯入白龍江,這裡就叫「河口上」。寶珠寺初建時是一座三進的大寺廟,占地12畝,中間有大小天井兩個,植有桂花、紫荊,廟外松柏環繞。當年這裡廟會頻繁,二月初二「娘娘會」,四月初八「佛祖會」,五月十三「聖人會」,十月初一「牛王會」。凡遇廟會,廣元、青川、劍閣、碧口、文縣、寧羌等縣,方圓數百里的鄉民、商賈都聚集在這裡,盛極一時,一直延續了100多年。1936年,借廟辦學,搗毀了塑像,改造了廟堂。建國後,將廟的大部分分房產分給了貧下中農,現已拆遷,只有大殿留存。而今,寶珠寺已整修一新,橙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更像一顆晶瑩的寶珠。

寺院瀏覽

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築面積約38平方米。屋頂為小式硬山頂,覆灰瓦[2] 。正脊自中間向兩端升起,主體雕行龍紋,末端各施一尊吻獸、垂脊獸。室內屋頂有兩根橫樑,表面有彩繪。屋頂青石砌成圓頂券,石縫灌注糯米漿,增加牢固度。正殿主體為青石砌築,石縫之間用鐵片及碎石墊平。殿內有三尊泥塑雕像。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面積約為26平方米。屋頂為小式硬山頂,覆小灰瓦。正脊東側雕有行龍紋,西側雕有鳳紋。室內無梁架,採用青石砌成圓頂券,石縫灌注糯米漿。牆體為青石砌成。殿內有三尊泥塑雕像。東配殿現存建築為後期新建房屋,原建築已損毀,建築樣式基本與西配殿相似。山門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一間,進深一間,建築面積約13餘平方米。青石砌築,屋頂採用小式硬山頂,覆小灰瓦。正脊末端各施正吻。室內無梁架,採用青石起圓頂券,石縫灌注糯米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