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宣召(Epiclesis ),這是聖餐(Eucharist423,Eucharist)禮文中,人向三位一體神懇求,請祂繼續施恩與教會及眾生的一個禱文,放在聖餐禮文後段(anaphora),為東西方教會採用,但作用不同。

聖餐禮(又稱擘餅、愛筵、主的晚餐等等)就是耶穌[1]親自設立的一件表明主的生命常與信徒同在的聖事。根據多處新約聖經記載,我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林前11:23-25,另參太26:26-29;可14:22-25;路22:14-20)從此,歷世歷代的教會[2]都遵照主的教導,在地上實行聖餐禮。直等到主耶穌應許他再次降臨,和我們在神的國里喝新的那日子。(參14:25)

簡介

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391,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宣讀宣召後,便相信聖餐的餅與酒,變成耶穌基督的血與肉(西方教會是藉祝聖來達此目的);西方教會則以此懇求神繼續施恩,像祂昔日所作的一樣,且受恩之範圍遍及眾生,但早期是只為教會祈求的。最早見於《十二使徒遺訓》9與10︰「主啊,求你記念的教會……」。

祈求的內容包括救教會脫離邪惡,在愛中使她完全,並使教會聯於一體,得以進入神的國。這種「聯於一體」的思想,正是借着聖餐的餅與酒來代表,因為餅是由許多麥子做成,酒亦是由許多葡萄釀製。後期聖餐禮儀中刻意要發展這思想,但不同的教會有不同的着重點,宣召在禮儀的位置也不大相同。敘利亞以西的教會將之放在憶念文(anamnesis,聖餐禮最後的大禱文,憶念主之受苦、復活和升天)之後,是求聖靈降臨,賜福眾生,並使餅與酒變成基督的血與肉。埃及則將之放在求聖子與聖靈加力量給教會傳福音之前,卻在求道(Logos734,Logos)臨格,使餅與酒變成血與肉之後。羅馬的聖餐禮文,則是直接向父祈求,一在祝聖前,另一在憶念文之後,目的是求父接受整個聖餐為一獻祭,好讓恩福臨到每一參與者的身上。兩個宣召文都沒有提及聖靈。近代羅馬天主教禮文更新運動中,開始按埃及教會的模式,來加入聖靈的宣召了。

參考文獻

  1. 棕枝節講章:耶穌是彌賽亞榮耀的王!,基督教講章網,2018-05-18
  2. 中國教會史,豆丁網,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