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容州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容州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地處容縣城區,東與十里鎮相鄰,南與六王鎮石寨鎮接壤,西與容西鎮和北流市山圍鎮交界,北與松山鎮縣底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距玉林城區約50千米。總面積180.5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容州鎮戶籍人口161217人。

晉太康元年(280年),置盪昌縣,治今鎮,隸合浦郡。2005年6月,容城鎮和容廂鎮合併為蓉州鎮。截至2020年6月,容州鎮轄12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容城金珠街41號。

2019年,容州鎮有工業企業428個,其中規模以上5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287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1]

歷史沿革

晉太康元年(280年),置盪昌縣,治今鎮,隸合浦郡。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置陰石郡,同時盪昌縣更名陰石縣。郡、縣均治今容縣縣城。

隋平陳後廢陰石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陰石縣改為奉化縣,隸滕州。

隋開皇十九年(599年),奉化縣更名普寧縣。

隋大業初,普寧縣改隸永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普寧縣改隸銅州(時治今北流市)。其中,新安縣治今縣西北,渭龍、陵城兩縣治今縣西南,岩昌縣治今縣西。

隋貞觀八年(634年),普寧縣改隸銅州,更名容州。

隋天寶元年(742年),容州改為普寧郡,並遷治普寧縣(故址在今容縣縣城)。

隋乾元元年(758年),普寧郡復改為容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容州改為普寧郡,並遷治普寧縣。

唐乾元元年(758年),普寧郡復改為容州。容州劃轄原隸禺州之陸川縣。

唐末,容州轄普寧、北流、渭龍、陵城、欣道、陸川6個縣。

五代因之。

宋開寶五年(972年),容州省繡、順、禺等三州入,並省欣道、渭龍兩縣及原隸繡州之常林、阿林、羅秀等縣入普寧縣,省陵城縣入北流縣。

宋末,容州實轄普寧、北流、陸川3個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容州改為容州路,轄普寧、北流,陸川等縣。

元大德五年(1301年),容州路改為容州,轄縣依舊。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普寧縣廢省。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復置普寧縣,依舊隸容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容州改隸梧州府,普寧、北流、陸川等轄縣隨之改隸。

明洪武十年(1377年),容州降改為縣,並省原州治普寧縣入,隸梧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容縣隸屬鬱江道;次年六月,容縣改隸蒼梧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容縣直隸廣西省。

民國十九年(1930年),容縣改屬鬱林民團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容縣改屬梧州民團區;次年,設容城鎮,歸屬環城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容縣改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容縣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28日,容縣解放,治今鎮,屬梧州專區。

1951年7月9日,容縣屬容縣專區,為專區駐地。

1958年7月19日,容縣改屬玉林專區,設紅旗公社。

1962年10月,紅旗公社改為城陽區。

1971年,容縣改屬玉林地區。

1984年9月,分設容城鎮、容廂鄉。

1996年,容廂鄉改為容廂鎮。

1997年4月,容縣改屬玉林市。

2005年6月,容城鎮和容廂鎮合併為蓉州鎮。

區劃沿革

1989年,容城鎮設4個村公所、6個居民委員會、17個村民委員會,容用鄉設16個村公所、56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東光、紅光、河南、廂南、同古、平坡、廂西、禮信、周口、大欖、三和、五一、大明、楊葉、華南、勵志、寧沖、干秋、嬌北、木井20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容州鎮轄12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容城金珠街41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容州鎮地處容縣城區,東與十里鎮相鄰,南與六王鎮、石寨鎮接壤,西與容西鎮和北流市山圍鎮交界,北與松山鎮,縣底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距玉林城區約50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9.5千米, 總面積180.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容州鎮境內山巒疊嶂,河谷交錯,丘陵起伏。地勢略為西高東低,最高點大容山三片頂海拔939.6米。

氣候

容州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量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21.3℃,年無霜期33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水文

容州鎮境內屬西江支流北流河水系。縣內最大河流繡江自北流市境域經本縣西山鄉進入境內,往東流向十里鄉,境內河道長18千米。其他如甘水河、七里河、楊灣河、都泊河等縱橫境內。

自然災害

容州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洪澇、雷擊等。洪澇較為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1年7月7-8日,受6號颱風影響,普降暴用,水稻被淹4437畝,沙埋1438畝,沖毀稻田532畝。

自然資源

2011年,容州鎮有耕地面積4.12萬畝,人均0.51畝。

人口

2011年末,容州鎮轄區總人口15.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38萬人,城鎮化率68.8%。另有流動人口46152人。總人口中,男性77899人,占52%;女性72911人,占48%;14歲以下33628人,占22.3%;15-64歲101881人,占67.6%;65歲以上15285人,占10.1%。總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只有個別外地嫁過來的女性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7%。2011年,容州鎮人口出生率13.89‰,人口死亡率5.15‰,人口自然增長率8.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34人。

截至2019年末,容州鎮戶籍人口161217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容州鎮財政總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5%。人均財政收入1360元,比上年增長21.4%。

2019年,容州鎮有工業企業428個,其中規模以上5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287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第一產業

容州鎮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6.71億元。

容州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807萬噸,人均34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3.99萬畝,產量5.07萬噸。

容州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82萬頭,年末存欄12.4635萬頭;家禽年飼養量662.57萬羽。

第二產業

容州鎮以食品、化工、機械加工、林產、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80.13億元,擁有工業企業1480家,職工5.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容州鎮有商業網點7685個,職工11098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0.2億元;城鄉集貿市場12個,年成交額4.5億元。出口總額38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5%,主要產品有陶瓷、針織,銷往東盟各國、歐洲、南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容州鎮有幼兒園38所,在園幼兒50000人,專任教師289人;小學29所,在校生13433人,專任教師57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益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224.8萬元,比上年增長3.4%。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80.2%。

文化事業

1994年2月,容州鎮開通城區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6萬戶,入戶率100%。2005年,國家實施"村村通電視"工程以來,全鎮20個村均開通廣播電視。

2011年末,容州鎮98%的農戶安裝了電視。

2011年末,容州鎮有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00戶;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5.4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450人。全國重點、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容州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6個,門診部(所)58個;有床位921張,每萬人擁有病床58張;專業衛生人員1146名。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以上)完成診療86.35萬人次。20個村村民大部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94%。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容州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40%。本鎮體育健兒累計取得奧運會金牌1枚。

社會保障

2011年,容州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75戶,人數3737人,支出740萬元,月人均165元;醫療救助39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380人次,共出支68.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99戶,人數6130人,支出456萬元,月人均62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8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90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0人。社區服務設施1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0個。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3萬人,參保率55.5%。[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容州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處;固定電話用戶6.806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1.7%;移動電話用戶9.85萬戶;互聯網用戶3.39萬戶。

交通

容州鎮境內有廣昆高速公路、324國道、洛湛鐵路、省道容信、容平、容藤、玉容、容岑等多條二級以上公路幹線經過。

風景名勝

容州鎮轄區內主要景區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經略台真武閣,真武閣是現存的江南四大名樓中年歲最高的"老大"。真武閣的建築技術登峰造級,巧妙奇絕。全閣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是用槓桿原理串聯逗接而成的。全閣用近三千條大小不一的南方特有的格木構件,以巧妙的槓桿結構方法,串聯吻合,相互制約,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整體,全閣不用一顆鐵釘。二層樓上,出現了四根頭頂千斤,腳不着地的承重內金柱,承受着上層樓板、配柱和龐大的屋頂的沉重負荷,"槓桿原理"所造成的懸柱奇觀,將從地層通到二層的八根通柱,變成二層以上整個結構的支點,在通柱上分上下兩層橫貫七十二根挑枋,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橫杆一樣,外面長的一端挑起寬闊的瓦檐,裡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層的內柱,使它頭頂千斤,腳不落地。這種槓桿原理在中國的古建築中應用較多,而真武閣則用得特別巧妙奇絕。還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都嶠山森林公園和貴妃園以及民國時期著名將領黃紹宏故居等8處別具風格的建築群。

榮譽稱號

2021年5月,容州鎮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