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賓至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賓至》

作品名稱:《賓至》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杜甫

《賓至》為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直敘情事,描寫作者於僻居老病之中有貴客不期而至而竭誠款待情事。上半寫賓至,四句詩開合斷續、錯綜照應,極盡變化之能事。下半寫留賓,語意明快俊爽,溫醇得體,豪放中自見毀勤之意,其間也明顯流露出作者那一種文人高士的清高性格。

原文

譯文

我棲身的這地方過於偏僻,很少有人來,我年老多病,需要攙扶難以多拜,請您擔待。

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動天下的文章,你遠來看我,車馬停在江邊,讓我感謝又感慨。

尊貴的你屈尊停留這破草房整日,讓我很不自在,只能用粗茶淡飯招待你,我這腐儒沒錢沒能耐。

你要是真的不嫌這野外沒有好酒好菜,以後高興時還可以來看看我的小園裡芍藥花開。 [2]

賞析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先寫延客之狀。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訪之人。忽聞通報,有貴客來臨,只得循禮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實感艱「難」。詩中明顯表現出年邁多病,不勝應酬之苦的不悅。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寫驚訝之情。從上句看,此賓當是耳聞杜甫文名,特通報相訪的。「豈有」、「漫勞」四字,在這裡起了賓主對稱作用。「我豈有文名,您徒勞過訪」,運用散文的筆調,馭律詩的對法,傲岸之態可掬,嘲諷之意自見,很能體現杜甫七律詩的特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寫款待之事。上句易「賓」為「客」, 既避免與詩題相重複,也為了平仄協調。言下之意:你這位「佳客」,入門就「坐」,「淹留」「竟日」,我雖不能盛饌相餉,也算盡禮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說:我一生食「粗糲」,身為「腐儒」,款待不周,還望多多包涵。在自謙中實含自傷之意。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特致歉意,兼邀貴客重來。詩人說:如果不嫌「野外」「供給」菲薄,還望「乘興」再「來看」花。這是客套話,也有送客之意。嘲諷之意,隱約可見了。

此詩詩題雖突出「賓」字,但在寫法上,卻處處以賓主對舉,實際上突出的是詩人自己。從強調「幽棲」少客,迎「賓」為「難」到表明「豈有」文名,漫勞垂訪,到如果不嫌簡慢,還望重來看花,雖始終以賓主對言,卻隨處傳達出主人公的簡傲自負神態。「豈有文章驚海內」,「 百年粗糲腐儒餐」,在杜甫筆下,一為自謙之辭,一為自傷之語,也是詩人自慨平生的深刻寫照。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賓至, 詩詞名句網,
  2. 賓至,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