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詩詞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文學體裁;詩詞

創作年代;唐

作 者;杜甫

作品原文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1]

峽內多雲雨,秋來尚鬱蒸。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伏枕思瓊樹,臨軒對玉繩。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

昔歲文為理,群公價盡增。家聲同令聞①,時論以儒稱。

太后當朝肅,多才接跡升。翠虛捎魍魎,丹極上鵾鵬。

宴引春壺滿,恩分夏簟冰。雕章五色筆,紫殿九華燈。

學並盧王敏,書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墜,小子獨無承。

近有風流作,聊從月繼②征。放蹄知赤驥,捩翅服蒼鷹。

捲軸來何晚,襟懷庶可憑。會期吟諷數,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誰料,纖毫欲自矜。神融躡飛動,戰勝洗侵凌。

妙取筌蹄棄,高宜百萬層。白頭遺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談笑,勞歌局寢興。年華紛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諸侯貴,郎官列宿應。潘生驂閣遠,黃霸璽書增。

乳贙號攀石,飢鼯訴落藤。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

憑久烏皮折,簪稀白帽棱⑤。林居看蟻穴,野食③行魚罾。

筋力交凋喪,飄零免戰兢。皆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④。

奼女縈新裹,丹砂冷舊秤。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

煉骨調情性,張兵撓棘矜。養生終自惜,伐數必全懲。

政術甘疏誕,詞場愧服膺。展懷詩誦魯,割愛酒如澠⑥。

咄咄寧書字,冥冥欲避矰。江湖多白鳥⑦,天地有青蠅。

注釋譯文

劉允濟王勃齊名,又與杜審言同仕則天朝,蓋伯華之祖父也

② 一作峽,一作窟,一作竁,穴也

③ 去聲,一作幸,一作待

④ 桓譚諫用讖,斥為六安丞

⑤ 徐樂傳,奮棘矜,棘即戟。矜,戟之把也

⑥ 原注:平生所好,消渴止之

⑦ 《大戴禮》:"丹鳥羞白鳥。"丹鳥,丹良也。白鳥,蚊蚋也。凡有翼者為鳥。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倒霉的杜甫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