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荊州張丞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荊州張丞相》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寄荊州張丞相》是唐代詩人、畫家王維的五言律詩。

此詩為寄贈張九齡被貶荊州而作,寄託作者對張九齡的深切懷念,抒發世無知音,自己也將歸老田園的情懷。全詩樸實無華,自然天成,處處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寄荊州張丞相[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王維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詞句注釋

⑴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張丞相:即張九齡。張九齡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⑵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⑶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南朝齊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此處借指荊州。

⑷舉世:普天下。《莊子·逍遙遊》:"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⑸方將:將來,未來。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漢武帝徐樂諸才,備應對之能,而雄猜多忌,豈獲晤言之適,不誣方將,庶必賢於今日爾。"農圃:種糧和種菜的人。晉張載《七哀詩》:"頹隴並墾發,萌隸營農圃。"

⑹藝植:種植,耕種,栽植。《北史·鐵勒傳》:"近西邊者,頗為藝植,多牛而少馬。"老丘園:終老于田園。《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

⑺飛雁:一作"飛鳥"。飛:《全唐詩》校:"一作無。"

⑻何由:怎能。南朝宋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

白話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作品鑑賞

《寄荊州張丞相》這首詩寄託作者對張九齡的深切懷念,抒發世無知音,自己也將歸老田園的情懷。

首聯起筆疑問,設置懸念,然後用腦海中的想象做答,並點題,表明對張丞相的思念。"所思竟何在",詩人"思"那名動一時的名相在哪裡,接着"悵望深荊門",既表達了對張九齡的深深懷念,又寫出了對當時黑暗政治的不滿。頷聯則是加深了這種不滿的感情,在抒情上更進一層。"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追憶往事,訴說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對張九齡賞識、提拔自己的感激。"無相識"略顯誇張,有明顯的奉承之意;或有雙關意,指別的丞"相"不"識"己的意思。

頸聯表明自己的立場:"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說明自己不會與昏暗的官僚門同流合污,將隱居于山川田園之中。那山水田園就是詩人在紅塵中一直所沉吟嚮往的地方,表達了詩人歸隱的決心。尾聯講寄言,"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眼睛望着南飛雁,一直看它們飛到天邊的盡頭,消失為止,與"悵望"首尾呼應。此處用了"雁"、"言"諧音,似乎也是在說或許那南飛雁能幫詩人捎帶去吧。詩人寄思念之情於南飛大雁中,更以鴻雁過盡,無從寄書,抒發自己難言的隱痛,意在言外。

全詩以景結束,蘇軾贊王維"詩中有畫","目盡南飛雁"有這個意思。以此收束全文,低吟婉轉,更覺深沉。詩歌語言樸實無華,自然天成,處處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意。

名家點評

唐詩歸》:鍾雲:悠然、淵然("悵望"句下)。鍾云:悲甚!厚甚!非過時人不知("終身"句下)。鍾云:此二句不說思舊,其意更深("方將"二句下)。鍾云:直朴,深致(末句下)。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八語一直說下,使人讀不斷。

《唐詩成法》:本為浮沉宦海,今將決計歸田,回思舊恩舉世無二,文義極順,然不成作法矣。今先寫丞相,接寫感恩,決計歸田反寫在五、六,文勢意味方陡健深厚。

唐賢三昧集箋注》:顧云:清深質直,寫情沖淡。

作者簡介

王維[2](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視頻

王維創作風格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參考資料

  1. 《寄荊州張丞相》 詩詞古文網;
  2. 王維簡介 詩詞古文網;
  3. 王維詩人的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2-2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