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塔隆柯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塔隆柯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富塔隆柯龍屬學名Futalognkosaurus)又名巨酋龍,是泰坦巨龍類恐龍的一,是植食性的恐龍,嗅覺敏銳。生存於上白堊紀科尼亞克階,約8700萬年前。在發現富塔隆柯龍的位點附近,亦發現有魚類樹葉的化石,可見在當時的巴塔哥尼亞是一個熱帶氣候的地方。

發現與命名

富塔隆柯龍的化石是在2000年在阿根廷內烏肯省發現,並在2007年才正式被發表、命名。學名是來自當地的馬普切語,意思是「巨大的首領蜥蜴[1]模式種杜氏富塔隆柯杜克龍F. dukei),身長估計約32-34米長。牠的化石有三組標本,可建構出整體骨骼的70%,被認為是目前最為完整的巨型恐龍。

分類

在Jorge Calvo等人的系統發生學分析中,發現富塔隆柯龍是屬於泰坦巨龍科(現等於岩盔龍類演化支),並與門多薩龍Mendozasaurus)是近親。他們從而成立了一個包括富塔隆柯龍及門多薩龍,並牠們的共同祖先及後代的新演化支,稱為隆柯龍類(Lognkosauria)。

他們也發現了馬拉威龍是這個演化支的姊妹分類單元普爾塔龍也被認為屬於隆柯龍類,生存年代較晚,也是種巨型恐龍[2]。除了富塔隆柯龍外,在同一地點上亦發現了其他的動物群,包括兩類未被命名的蜥腳下目大盜龍半鳥側頸龜亞目的標本。

參考文獻

  1. Calvo, J.O., Porfiri, J.D., González-Riga, B.J., and Kellner, A.W. A new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 from Gondwana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Anais Academia Brasileira Ciencia. 2007, 79 (3): 529–41 [2007-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2. Calvo, J. O.; Porfiri, J. D.; González Riga, B. J.; and Kellner, A. W. A. Anatomy of Futalognkosaurus dukei Calvo, Porfiri, González Riga, & Kellner, 2007 (Dinosauria, Titanosauridae) from the Neuquen Group, Late Cretaceous, Patagonia, Argentina (PDF). Arquivos do Museu Nacional. 2007, 65 (4): 511–5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