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坡鎮位於畢節市七星關區北部,西接雲南、北靠四川,距市區約30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典型的高原小鎮。年均溫度12.9℃,無霜期228天左右,年降水量922毫米。[1]

鄉鎮概況

鎮域居住着苗、彝、白、蒙古等少數民族,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全鎮總面積92.75平方公里,集鎮規劃面積5.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30%。轄13個村、130個村民組,總人口2.8萬,2003年農村人均純收入1540元,有在職正式幹部職工61人;全鎮有完小7所,希望小學2所,教學點16個,80個教學班;中學一所,全鎮在職教職工117人。是一個以種養殖業為主的新建鄉鎮。優質烤煙、無角馬頭山頭、一元雜交可樂仔豬遠銷省內外。素有"綠色倉"、"養殖大鎮"、"四腮魚之鄉"的美稱。

土地現狀

對坡鎮根據國土部門提供資料,對坡鎮土地面積9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250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89%;林地23000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6.53%;牧草地251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8%;其它土地面積2650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在耕地中,千畝以上的壩子1個(大堡中心壩子)。人口狀況

對坡鎮有漢、苗、彝、白、蒙古、仡佬等6個民族,2010年人口普查總人口7335戶33621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42人,占總人口的3.9%。

對坡鎮全部13個村基本通公路,但多為晴通雨阻的鄉村便道,交通基礎設施極為落實。704油路縣道線經過何官屯鎮從對坡鎮杉寨、對坡、大堡、中心村出燕子口鎮小堡子村,田壩橋至對坡油路經嘎木村到對坡村,目前,建華村、杉寨村、中心村通村公路尚還可以,法坭、溝腳、新林、樂海、石板等村只有便道進入。全鎮還有30多個組未通通組公路。[2]

自然概況

對坡鎮地貌類型可分為高原面、高中山和河谷。處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特徵,其特點是:冬季冷涼,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雨熱同季,乾濕明顯。全鎮年均氣溫16.5℃,河谷地區17.5~18℃,光能資源豐富,年總輻射為2600兆焦耳/平方米左右,年降水量平均為1090毫米。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50天。總的氣候資源優勢是:日照多,光質好,氣候溫涼宜人,受大坪子山系的影響,氣候比較潮濕,秋季陰雨天氣多。由於陽光和煦,日溫差大,有利於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和積累。

資源概況

水文資源

對坡鎮河流屬長江流域赤水河水系,境內沔漁河為赤水河支流,河水匯入林口渭河雞鳴三省。河流落差小,深切於四周高山峽谷之中,山高水位低,利用困難,屬旱作農業區。水文特點:除法坭、溝腳、新門、新林、大堡、中心六村外,其餘7個村屬喀斯特地貌,水源匱乏,乾旱嚴重,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生長主要靠天然降水,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

土壤資源

由於受生物氣候、地貌組合和人為活動的影響,對坡鎮土壤分布既有地帶性土壤分布的規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蝕強烈、保存着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鎮土壤有黃壤、黃棕壤和棕壤地帶之分,屬垂直分布與水平複合分布規律。

植被資源

對坡鎮為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區,四周地勢急劇下降,立體氣候明顯。在沔漁河流域為常綠闊葉林帶,海拔1600~1700米的山坡為高山灌木林帶和灌叢草場。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原生林多被破壞。原生植被類型是以殼斗科常綠闊葉林為主體,經破壞後,原始植被演替為以灌木林為主植被。全鎮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樹種有松科、杉科、柏科、楊柳科、山茶科等多種類型。物產資源:物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馬鈴薯、蕎麥,經濟作物有烤煙、乾鮮水果有核桃、板栗、梨,蔬菜以辣椒和蘿蔔、大白菜為主;其中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15000畝左右,荒山草坡多,小土地開發700餘畝,畜牧業發展較具優勢。

地理交通

對坡鎮地理位置優越,山清水秀,風景怡人,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沔漁河橫貫東西,生態環境良好,有銀杏、四腮魚等20多種國家珍稀保護物種。交通便利,13個村基本通公路,但多為晴通雨阻的鄉村便道,交通基礎設施極為落實。東與燕子口鎮和八寨鎮相連,西與何官屯鎮毗鄰,南與黑樹出境公路即將竣工。境內公路總里程約110公里,畢楊公路(704縣道)經何官屯鎮後貫穿我鎮全境,出林口、團結、生機、清水至四川滬州。東面通過礦山公路與八寨鎮接壤,南與田壩橋鎮相連,對法公路是西出口,連通雲南省鎮雄縣黑樹鎮,北與大銀鎮毗鄰。

行政區劃

對坡鎮下轄13個行政村:對坡村、新門村、新林村、大堡村中心村建華村、石板村、嘎木村、杉寨村、田邊村、溝腳村、法泥村、樂海村。[3]

社會經濟

對坡鎮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烤煙獲得恢復性發展。境內資源較為豐富,無煙煤儲量大,鐵礦藏量豐富,是畢節市優質烤煙基地之一。鄉鎮企業走上規範化管理軌道;各項人口指標圓滿完成;小城鎮規劃布局有序,集貿市場發育良好;投資環境逐年改善。目前:通水、通電、通路村13個,通移動電話村12個。2006年全年糧食總產量12912噸,人均占有糧食433公斤。可樂仔豬、無角馬頭山頭養殖基地逐步壯大,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境內政治清明,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鎮域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集貿市場發育良好,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投資環境逐年改善。今後,對坡鎮將向畜牧、環保、旅遊開發小區等方向發展。[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