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酒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酒行》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對酒行》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於道教之中。在天寶三年被「賜金還山」後,他便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籙》於齊州紫極宮(老子廟);自此他便成了一名真正的道士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草創大還》)。他曾真誠地相信服仙藥可以羽化而飛升,如其詩所寫:「煉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留別廣陵諸公》);「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游泰山》第四首)。他也曾虔誠地尋仙訪道於名山大川,他在詩里寫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下途歸石門舊居》)。

這一系列詩句就是他在人生大道上的一種探索,一種實踐。而今當李白「老之將至」之時,他回首求仙訪道的歷程,殊覺「前說茫無寸驗,因思古之所謂仙人如赤松、安期者,亦不復再見於世」(蕭士贇語)。於是開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經歷,以及眼見「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古詩十九首》中的《驅車上東門》)的事實,對自己沉於道教已開始覺醒,鑑於這種複雜的心態,便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分三層意思,前四句表面是說赤松子、安期生這些都修煉成仙走了,無法尋找;實際是說成仙之事荒誕不經,難於實現;中間四句是說人生短促,快如閃電,天地不老,面容易衰;最後二句說,應及時行樂,痛快飲酒。主要表達詩人對天地久長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對酒行[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對酒行》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詩句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

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

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

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作品鑑賞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實剛融遊仙、憂生、飲酒、縱情為一體,意蘊豐富,耐人尋味。

詩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問。詩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的意境,也凝聚着詩人一生求仙的曲折歷程和複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對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的意境,字裡行間蘊含着詩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後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的艱苦探索之後的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詩人迷惘、惆悵的複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嘆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裡,詩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的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的交互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的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識,揭示出時間的無限、宇宙的永恆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的矛盾,傾瀉出詩人慾有為而不得,欲超脫而不能的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態。

結尾兩句,緊扣詩題,揭出主旨。詩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對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的心靈搏鬥中,以尾句中反詰的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脫而不能的複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的精神追求。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詩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詩。起筆是對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調,繼而轉入對仙人不復現的失望,對求仙追求的疑慮與悵惘。然後由上而下轉入對人世時光易逝的憂慮,對容顏日改的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的情緒。

至此,詩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這時,詩人又以超然揮灑的筆觸,突然推開去,獨闢蹊徑,以面對酒杯的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的高遠精神追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這就形成了全詩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的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詩「飄逸」的風格。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對酒行》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李白為什麼想要長生不老?李白的詩歌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魚仔談綜合,發布時間;18-12-1713:04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