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雪(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雪》

作品名稱:《對雪》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對雪》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寫於「安史之亂」期間,詩人杜甫為叛軍所羈押,而又聽聞唐軍新敗,愁望着漫天飛舞的飄雪,感受着冷冽刺骨的寒意,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着力的苦惱心情油然而發。

原文

譯文

悲嘆痛哭的是數萬戰死的將士,懷愁吟唱的是獨坐床邊的杜陵老翁。

亂雲低垂籠罩着淡薄的暮靄,急雪翻騰回舞於凜冽的寒風。

瓢已丟棄,酒杯中再無滴酒,爐內無火仍映得眼前一片通紅。

數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斷,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着字。 [2]

賞析

此詩一二句中「戰哭多新鬼」,正暗點了這個使人傷痛的事實。房琯既敗,收復長安暫時沒有希望,不能不給詩人平添一層愁苦,又不能隨便向人傾訴。所以上句一「多」字,以見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獨老翁」,就用一「獨」字,以見環境的險惡。

三、四句中「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正面寫出題目。先寫黃昏時的亂雲,次寫旋風中亂轉的急雪。這樣就分出層次,顯出題中那個「對」字,暗示詩人獨坐斗室,反覆愁吟,從亂雲欲雪一直呆到急雪迴風,滿懷愁緒,仿佛和嚴寒的天氣交織融化在一起了。

五、六句中接着寫詩人貧寒交困的景況。「瓢棄樽無綠」,寫出了詩人困居長安,生活非常艱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蘆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爐存火似紅」,也沒有多少柴火,剩下來的是勉強照紅的余火。這裡,詩人不說爐中火已然燃盡,而偏偏要說有「火」,而且還下一「紅」字,寫得好象爐火熊熊,滿室生輝,然後用一「似」字點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只剩下的是爐中只存餘熱的灰燼,由於對溫暖的渴求,詩人眼前卻出現了幻象:爐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紅。這樣的以幻作真的描寫,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詩人此時內心世界的隱秘。這是在一種渴求滿足的心理驅使下出現的幻象。這樣來刻畫嚴寒難忍,比之「爐冷如冰」之類,有着不可以擬的深度。因為它不僅沒有局限於對客觀事物的如實描寫,而且融進了詩人本身的主觀情感,恰當地把詩人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做到了既有現實感,又有浪漫感。

七、八句中,詩人再歸結到對於時局的憂念。至德元載(756年)至二載(757年),唐王朝和安祿山、史思明等的戰爭,在黃河中游一帶地區進行,整個形勢對唐軍仍然不利。詩人陷身長安,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所以說「數州消息斷」,而以「愁坐正書空」結束全詩。這首詩表現了杜甫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着力的苦惱心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對雪, 詩詞名句網,
  2. 對雪,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