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親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尋親記》,又名《周羽教子尋親記》,明王錂作。

劇目介紹

崑劇《尋親記》寫宋時秀才周羽一家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共三十四出。有《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富春堂刊本和《六十種曲》本。

劇情是:北宋時,河南封丘縣秀才周羽和妻子郭氏生活貧困,周羽因此苦悶不已,郭氏常以好言相勸。一日,縣衙差役和當地保正黃德到周家,要周羽去做修築黃河大堤的役夫,周羽以體弱力薄推辭,又無錢僱人替役,黃德讓他向前村張敏員外告借。周羽只得寫好空契,着郭氏攜契前去借錢。張敏為富不仁,見郭氏貌美,竟生歹念。他借了兩錠銀子給郭氏,卻在契上填上二十錠。隔日,他派院子張千去周家索取四十錠銀子。周氏夫婦才知上當,周羽無錢還債又不肯以妻抵債。張敏又生一計,利用周羽痛恨黃德訛詐勒索的心理,派家中養馬的宋清殺了黃德,移屍周家門前,然後又唆使黃德之弟黃文告周羽挾怨殺人。縣令昏聵,將周羽屈打成招,定為死罪。郭氏到新任太守處替夫鳴冤,太守重審此案,發現缺乏兇器及見證,就免了周羽死罪,發往雝州(廣南雍州)為民,由解子張文押解前去。周羽行前囑託懷孕的妻子,如生下男兒,取名瑞隆,養大替自己伸冤。張敏買通張文,讓他在路上殺了周羽。一天晚上,兩人投宿金山大王廟,張文見廟中冷落無人,準備行兇,不料金山大王顯靈救了周羽,又託夢給兩人,張文醒悟,於是放了周羽。周羽獲釋後流落街頭,幸被鄂州富戶李員外收留,教書為生。張敏得知周羽已死的假報後,逼郭氏嫁給他。郭氏生下兒子瑞隆,為了保全節操,自毀容貌,張敏只得罷休。郭氏含辛茹苦撫養瑞隆,待他長到十二歲,送他進義學讀書。瑞隆不堪富家子弟欺凌,逃學回家,受到郭氏斥責,郭氏要他忍耐讀書,求取功名。瑞隆勤勉苦讀,考中進士。解子張文向郭氏報喜時,告訴她周羽未死流落鄂州界。周瑞隆榮歸故里,準備接母親赴任吳縣縣令,郭氏告訴他當年一家人受張敏迫害的情況,要他去尋父。瑞隆於是喬裝去鄂州界,以刺血寫經為名尋找周羽,碰巧遇見李員外,李員外得知他是周羽兒子後,告訴他周羽因朝廷大赦已回家了,並且把周羽留下的《台卿集》交給瑞隆,讓他去追父親。瑞隆一天夜裡投宿客店,與一老客同室。瑞隆輾轉難眠,拿出《台卿集》誦讀,豈料同室老客竟是周羽,父子相認,悲喜交集,同返故鄉。此時范仲淹出任開封府尹,一日喬裝在茶坊飲茶,見張敏等逼迫茶博士借他的高利貸,范仲淹了解到張敏的累累罪行後,就提審張敏,把他發配雝州。周羽、瑞隆回家與郭氏相會,一家人皆得封蔭。

《借債》原本第五出,又稱《告借》。周羽妻郭氏到張府借債,張敏見郭氏貌美,蓄意霸占。他假意慷慨,借給郭氏兩錠銀子,卻在空契上填上二十錠,準備陷害周氏夫婦。

《遣青》原本第七出。又稱《傷生》。張敏派院子張千向周羽索債,逼迫他就範,未果。張敏惱怒之餘,聽從張千的計策,派養馬的宋清到黃家冒充周羽,揚言要殺黃德。

《殺德》原本第八出。宋清在路上殺了醉酒夜歸的黃德,移屍周家門前,陷害周羽。演出本刪掉了原本的曲子,只有念白。

《前索》原本第九出。又稱《唆訟》。宋清殺了黃德後,到黃家告訴黃德弟黃文消息。黃文到張府要求張敏替他做主,張敏就替他寫好狀紙,唆使他到縣衙告周羽報復殺人。

《出罪》原本第十齣。又稱《枉招》。黃文到縣衙告周羽,縣令提審周氏夫婦,他偏聽黃文等人的一面之辭,不信周羽和郭氏的辯解,行刑逼供,周羽屈打成招。

《府場》原本第十三出。又稱《發配》。郭氏在好心獄卒指點下,去街上攔太守車馬喊冤。太守問明情況,複審此案,因疑點頗多,缺乏兇器及見證,於是免了周羽死罪,發配廣南雍州為民,派解子張文押解。周氏夫婦慘然話別,周羽叮囑妻子如生兒子,一定要把他撫養成人,替自己伸冤。

《前金山》原本第十五出。又稱《託夢》。解子張文受了張敏的賄銀,準備尋機殺掉周羽。這天晚上,兩人來到金山大王廟,張文見此地偏僻無人,執意在廟中投宿,他捆上周羽,想在夜裡殺了周羽。豈料金山大王暗中庇護周羽,又託夢給張文告訴他周羽的冤情,張文醒後,放了周羽,又送他衣帽,要他就地謀生。周羽感激不盡,兩人就此分手。

《送學》原本第二十四出《就教》。郭氏飽嘗辛苦撫育瑞隆,轉眼間瑞隆已十二歲。郭氏就送瑞隆去林先生開的義學讀書,林先生見他母子可憐,收下瑞隆。

《跌包》(《教子》)原本第二十五出。又稱《訓子》,俗稱《跌書包》。瑞隆因為無父,受到同窗富人子弟欺凌。瑞隆忍受不了,逃學回家向母親哭泣,不願再去義學讀書,被郭氏嚴厲訓斥。瑞隆不聽母親的話,郭氏盛怒之下打了他,瑞隆知錯隨母親去義學。

《復學》原本第二十六出。又稱《勸勉》。郭氏送瑞隆去林先生義學,請林先生原諒瑞隆的無知冒犯。又叮囑瑞隆在人門下莫與人爭較,勤勉苦讀,求取功名。

《榮歸》原本第二十七出。又稱《應試》。周瑞隆考中第九名進士,被授為吳縣縣令,回家接母親赴任。郭氏從張文處得知周羽未死,流落在鄂州界,於是她把當年的不幸遭遇告訴瑞隆,要他去尋父。瑞隆聽從母意,辭母喬裝去鄂州界尋找父親。

《拜別》原本第三十二出。又稱《遇恩》。周羽在鄂州界聽到大赦的消息,自度也在赦免之列,到恩人李員外處辭行,感激他多年對自己的照料,把自己寫的《台卿集》留給李員外做紀念。李員外送他白金十兩充當路費,兩人分別。

《刺血》原本第三十一出。又稱《血書》。周瑞隆扮作道人,刺血寫經。李員外見他面容悲戚,似有心事,問明他是周羽兒子後,把《台卿集》交給他,指路讓他追趕周羽。

《飯店》原本第三十二出。又稱《相逢》。周瑞隆聽了李員外的指點,上路找周羽。這日夜裡,他投宿客店,與一老客同室。瑞隆輾轉不眠,打擾了老客睡眠。他又讀起《台卿集》,那同室老客即是周羽。周羽見瑞隆長得像郭氏,又聽他讀自己的作品,問明後知道他是自己的兒子,父子相認,悲喜交加。

《茶訪》(《綴白裘》題為《茶坊》)原本第三十三出。又稱《懲惡》。范仲淹出任開封太守後,決心懲辦地方惡霸。一日,他喬裝成客商到茶坊飲茶,適逢張敏帶着宋清來茶坊逼茶博士借他的高利貸,兇惡蠻橫,張敏向范仲淹吹噓說他認識新任太守范仲淹。張敏走後,范仲淹向茶博士了解到張敏的種種惡行,於是回府拘審張敏,把他發配充軍。

江蘇省崑劇皖演出《尋親記·茶訪》林繼凡飾茶博士,黃小午飾范仲淹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

視頻

尋親記 相關視頻

崑劇 《尋親記》 真好看
崑劇 《尋親記》 太精彩了

參考文獻

  1. 南戲,謀略學,2020-07-19
  2. 山東呂劇大全,戲劇網,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