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是唐李白的五言古詩。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1]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2]


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蒼崖渺難涉,白日忽欲晚。

未窮三四山,已歷千萬轉。寂寂聞猿愁,行行見雲收。

高松來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①,登眺不可盡。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谷間②,始知靜者閒。留歡達永夜③,清曉方言還。

詞語解釋

①中天,半天也。

②窮谷,深谷也。

③永夜,長夜也。

現代詩意

沒有與你約定,我去尋幽去了,興致勃勃,不覺路遠。

雲崖蒼蒼很攀登,時間過得飛快,馬上就到黃昏。

還沒有玩遍三四座山,山路彎彎,已經歷千萬轉。

深山寂寂只聞猿聲哀愁,走着走着就見雲收霧散。

高松上掛着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肅穆。

溪壑深幽有千年積雪,崖石斷裂,寒泉石上流。

峰巒秀麗直插中天,登極頂四望,目不暇接。

元丹丘隔山遙遙相呼,突然朝我大笑起來。

只有造訪了這幽幽的山谷,才知道什麼叫靜者安閒。

整夜都非常歡樂,直到拂曉才告別回家。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4]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5]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