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是由唐代李白所作的詩詞。

此詩大約作於公元745年(唐天寶四載),與杜甫的《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同時,可互相參照。當時李白與杜甫繼陳留聚會後重聚東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1]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唐代

詩詞正文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2]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雲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閒園養幽姿。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雲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飢。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

注釋

⑴《居易錄》:魯城北有范氏莊,即太白訪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者。王琦按:杜甫有《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予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何來吟《橘頌》?誰欲討蓴羹?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疑即此人也。《埤雅》:《荊楚記》曰:卷耳,一名璫草,亦云蒼耳,叢生如盤。今人以葉覆麥作黃衣者,所在有之。《爾雅翼》:卷耳,菜名也。幽、冀謂之襢菜,雒下謂之胡枲,江東呼為常枲。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花細莖,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又謂之常思菜,倫人皆食之,又以其葉覆曲作黃衣,其實如鼠耳而蒼色,上多刺,好著人衣,今人通謂之蒼耳。

⑵江淹詩:「飲馬出城濠。」呂延濟註:「濠,城池也。」壕、濠,古字通用。

⑶《說文》:「陂,阪也。」

⑷宋玉《風賦》:「翳承日之華,披翠雲之裘。」

⑸《齊民要術》:藏梨法,初霜後即收。

⑹《本草》:陶弘景曰:酸棗,今出山東間,雲即山棗樹,子似武昌棗而昧極酸,東人啖之以醒睡。蘇頌曰:酸棗,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壘間。似棗木而皮細,其木心赤色,莖葉俱青,花似棗花,八月結實,紫紅色,似棗而圓小,味酸。

⑺《梁書》:滕曇恭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本草》:陶弘景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⑻《史記》:秦昭王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十日之飲。」

⑼鮑照詩:「從風簸蕩落西家。」

⑽《詩經·國風》:「謔浪笑傲。」

⑾高陽池,用山簡事。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4]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5]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