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射電干涉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射電干涉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天文學家利用波干涉原理,作出射電干涉儀。通常是將兩面同樣大小的天線拉開距離排列着,中間用電纜連繫。射電干涉技術使人們能更有效地從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號;甚長基線干涉儀通常是相距上千公里的幾台射電望遠鏡作干涉儀方式的觀測,極大地提高了分辨率,使射電波段的分辨率首次高於光學,今天射電的分辨率高於其它波段幾千倍,能更清晰地揭示射電天體的內核;綜合孔徑技術的研製成功使射電望遠鏡具備了方便的成像能力,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相當於工作在射電波段的照相機。

簡介

射電干涉儀是由多元天線系統組成的一種射電望遠鏡。為了對射電源進行精確定位、分辨出角徑很小的源和研究射電天體的精細結構,須有高分辨率的射電望遠鏡。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創製了許多新型射電望遠鏡,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是根據光學干涉儀原理製成的射電干涉儀,它大幅度地提高了測量分立射電源的分辨本領。到七十年代,射電天文學家已能夠分辨出0獎\0002的射電源的角徑。望遠鏡能分辨天體的最小角距δθ ,稱為望遠鏡的分辨角,分辨角的倒數叫分辨率,δθ 越小,分辨率越高。根據光學原理,δθ ≈λ/D,λ為波長,D為望遠鏡的孔徑。由於射電波段的波長比光學波段的要大一萬倍乃至一億倍,所以要射電望遠鏡能達到口徑為5厘米的小型光學望遠鏡的分辨率,則其天線的孔徑就要做到500米(工作在毫米波段),甚至 5,000公里(工作在十米波段),這是無法實現的。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全可轉拋物面天線的口徑只100米,地面上固定不動的球面天線也只500米。因此,就單個射電望遠鏡來說,分辨率是很低的。早在1920年,恆星干涉儀就用來測量亮星的角徑

評價

射電干涉儀應用了與光學干涉儀同樣的原理,在射電源定位和角徑測量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最簡單的干涉儀由兩台相隔一定距離的天線構成。干涉儀的分辨率取決於兩天線之間的距離,而"接收面積"則取決於天線的大小。二者可以根據觀測需要獨立選取,這意味着可以大量地節省材料,而不會降低望遠鏡的實效。連續孔徑望遠鏡則不易做到這一點,因為它的分辨率和接收面積不是互相獨立的(見連續和非連續孔徑射電望遠鏡)。[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