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寒食舟中作》

作品名稱:《小寒食舟中作》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長沙)時所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表現了詩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聯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頷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頸聯寫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聯總收全詩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自然凝鍊,風格蒼茫沉鬱。

原文

譯文

小寒時節,勉強吃一點飯,靠着烏幾,席地而坐,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頭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着一層薄霧。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雲,有一萬多里,驀然生愁。 [2]

賞析

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強飲」不僅說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強過節的心情。這個起句為詩中寫景抒情,安排了一個有內在聯繫的開端。第二句刻畫舟中詩人的孤寂形象。「鶡冠」,點出作者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首聯中「強飲」與「鶡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時的身世遭遇,也包蘊着一生的無窮辛酸。 第二聯緊接首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舟居觀景的實際,給讀者的感覺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盪不定,變亂無常,也正如同隔霧看花,真相難明。筆觸細膩含蓄,表現了詩人憂思之深以及觀察力與表現力的精湛。

第三聯兩句寫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戲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說「過閒幔」。第二句「片片輕鷗」是舟外遠景,所以說「下急湍」。這裡表面上似乎與上下各聯均無聯繫,其實不是這樣。這兩句承上,寫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閒幔」的「閒」字回應首聯第二句的「蕭條」,布幔閒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躚,穿空而過。片片白鷗輕快地逐流飛翔,遠遠離去。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於對比,引發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長安的憂思,向尾聯做了十分自然的過渡。清代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話,也是指出了第三聯與尾聯在景與情上的聯繫。

尾聯兩句總收全詩。雲說「白」,山說「青」,正是寒食佳節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餘里」將作者的思緒隨着層疊不斷的青山白雲引開去,為結句作一鋪墊。「愁看」句收括全詩的思想感情,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浦起龍說:「『雲白山青』應『佳辰』,『愁看直北』應『隱几』。」這只是從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應。其實這一句將舟中舟外,近處遠處的觀感,以至漂泊時期詩人對時局多難的憂傷感懷全部凝縮在內,而以一個「愁」字總結,既凝重地結束了全詩,又有無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此詩有借鑑沈佺期詩句之處,如「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釣竿篇》)、「雲白山青千萬里」(《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全詩在自然流轉中顯出深沉凝鍊,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沉鬱的特色。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1], 古詩文網,
  2. 小寒食舟中作,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