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椋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椋鳥
Chestnut-cheeked Starling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Hiyashi Haka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Sturnia philippensis

目/科/屬  雀形/八哥/北椋鳥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7-19cm/約50g

別名:紫背椋鳥,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褐色。

  • 雄鳥:
  1. 頭灰白或米黃,臉頰至頸側有不規則栗色塊斑。
  2. 背及肩羽藍黑具紫色光澤,肩有白斑塊,翼及尾羽黑、帶綠色金屬光澤。
  3. 腰及尾上覆羽皮黃色。
  4. 胸及脇暗灰色。腹面乳白。
  • 雌鳥羽色較淡,臉頰栗色斑塊色淺而不明顯。背大致灰褐,翼及尾羽黑褐色,肩白斑塊較窄。腹面淡灰褐色。
  • 亞成鳥羽色更淡,嘴基肉黃,肩部白斑若有似無,尾上覆羽偏白色。
  • 飛行時,體側無白色條紋但有1條翼帶,腰皮黃色。

棲地&習性

疏林開闊地帶,遷徙時亦出現於都市公園綠地。在繁殖季節,在開放的混合落葉林地,農業用地和公園

成小群共同生活。飛行時鼓翼快速,直線前進。

雜食性,於樹上取食昆蟲和果實,偶在地面覓食。有關繁殖範圍內成年人飲食的細節很少;關於遷移以菩提樹果實為食。

繁殖

5月至7月。一夫一妻制。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薩赫林和千島群島稀缺;在日本相當普遍,但在本州的東京地區似乎有所減少。

鳴聲

發出尖銳「嘁友,嘁友」。唱歌有著響亮的聲音;可能包括模仿。[1]

外觀相似性

北椋鳥後枕有紫黑色斑,臉頰無栗色斑塊。有明顯鋸齒狀翼帶。飛行時,有1條翼帶,體側無白色條紋。

分佈

中國東南部(從E雲南E到福建(包括香港)的一條線)和NE&NC越南(E Tonkin,N&C Annam);在中國東南沿海,台灣海南以及從越南北部S到泰國半島E到印度支那不繁殖,馬來半島新加坡則很少。[2]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灰背椋鳥 White shouldered Starling
灰背椋鳥 White-shouldered Starling (Sturnia sinensis)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