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
圖片來自武漢市第一醫院

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系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腸消化,吸收功能減損,以致營養物質不能正常吸收,而從糞便中排泄,引起營養缺乏的臨床綜合徵群,亦稱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徵。[1]由於患者多有腹瀉,糞便稀薄而量多,且含有較多油脂,又稱脂肪瀉。

概述

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營養物尤其是脂肪不能被小腸充分吸收,從而導致腹瀉、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就叫做吸收不良綜合徵。

致病原因

膽汁或胰液分泌不足、小腸內細菌過度繁殖、小腸運動障礙、小腸血循環或淋巴循環障礙、小腸本身的病變以及現場黏膜喪失等。

臨床表現

病史及症狀:

腹瀉次數,持續時間,糞便外觀和量。80%-97%的病人有腹瀉。大便次數從數次到十餘次不等,有時呈間歇性腹瀉、腹痛、腹脹少見。另應注意詢問有無消瘦、乏力、手足搐搦、感覺異常、口炎、角膜乾燥、夜盲、水腫等營養不良症狀。[2]既往的檢查治療亦有助於診斷。腹瀉和腹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狀。腹瀉一般多為「脂肪瀉」,脂肪瀉的特點是大便量多,色淡棕或黃色、灰色,便不成形,味惡臭,表面有油膩狀的光澤或如泡沫狀,因便中含大量脂肪,因此大便常可漂浮在便盆表面。由於吸收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常見體重減輕、倦怠乏力。

體檢發現:

患者可有消瘦,腹部輕壓痛,四肢末梢感覺異常,口舌炎或潰瘍,糙皮病樣色沉着,水腫、凹甲,肌壓痛,杵狀指(趾)等體徵。

輔助檢查:

多有大細胞性貧血,血清電解質、血漿白蛋白、膽固醇、甚至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均降低。糞脂定量>6g/d,右旋木糖吸收試驗<3g,維生素B12吸收試驗<8%-10%。腸內菌群失調時,14C-甘氨膽酸呼氣試驗陽性。胃腸鋇餐注意腸管是否擴張、積液及鋇劑沉積"臘管"征,內鏡檢查觀察小腸絨毛,皺襞的變化。

治療方法

西醫治療

替補治療是治療此類疾病的重要措施。最好選用靜脈內高營養治療,以補充丟失的水電解質及各種營養物質和維生素。必要時靜脈輸入白蛋白或輸血。針對具體病因還有一些特殊措施。1.麥膠性腸病:可給予硫酸鋅200mg,口服,3次/d;維生素,K4,8mg,IM 1次/d;10%葡萄糖酸鈣10ml,IV。病情嚴重者,可應用氫化可的松靜滴或強地鬆口服治療。2. 熱帶口炎性腹瀉:四環素250-500mg,4次/d,療程一月,後改為2次/d維持半年。3. Whipple病:普魯卡因青黴素G 120萬μ+鏈黴素1.0g, IM, 1次/d,共兩周,改為四環素0.5g,口服,4次/d,維持數月。

中醫治療

(1)濕熱內壅:

腹瀉驟發,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便穢臭如蛋花湯狀,其間夾有黃色脂塊,日行數次或十數次,腹部脹痛,煩熱口渴,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和中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茯苓12克、通草3克、車前子12克、木香10克、萆薛10克、生薏苡仁15克。

(2)食滯胃腸證:

腹脹腹瀉,大便黏滯,伴有不消化之物,或夾有黃色脂塊,臭如敗卵,日行數次;脘酸腹脹,瀉後痛減,噯腐吞酸,惡聞食嗅,嘔惡,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行氣暢中。

方藥;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1克、連翹10克、黃連10克、厚朴10克、萊菔子10克。

中成藥:加味保和丸。

(3)脾虛濕盛證:

脾瀉纏綿不愈,稍進油膩飲食即腹瀉,糞質清稀,夾有白色脂塊,腹中綿綿而痛,納呆,面色萎黃,消瘦乏力,小便清長,舌胖苔白或白膩,脈沉滑。

治法:健脾燥濕,和中止瀉。

方藥:黨參10克、茯苓12克、白朮10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山藥10克、白扁豆12克、 砂仁6克、薏苡仁12克、白芍10克、蓮於肉10克。

中成藥;參苓白朮丸。

(4)脾腎陽虛證:

腹瀉日久,糞質清稀或完谷不化,滑脫不禁,腹痛喜暖喜按,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胖淡、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方藥:人參6克、白朮10克、肉豆蔻IO克、訶子lO克、罌粟殼6克、廣木香10克、肉桂6克、白芍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四神丸。

膳食調補宜忌

消化吸收不良的病人,由於腹瀉、腹痛、消瘦、貧血及全身性營養不良等症狀,因此,飲食調養對改善上述症狀,促進病人康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供給充足的熱能和蛋白質。由於長期慢性病程,機體消耗大,應供給充足的熱能,以防止體重繼續下降。可供給高蛋白、高熱能、低脂、半流質飲食或軟飯,蛋白質100g/天以上,脂肪40g/天,總熱能為10460千焦/天(2500千卡/天),選擇支付含量少且易消化的食物,嚴重者可採用靜脈高營養或要素飲食及勻漿飲食,以保證熱能及正氮平衡。

2. 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除食物補充外,必要時補給維生素製劑。結合臨床症狀,重點補充相應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K等。

3. 注意電解質平衡。嚴重腹瀉時電解質的補充極為重要,早期可靜脈補充。飲食中給予鮮果汁,無油肉湯、蘑菇湯等。缺鐵性貧血者可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等,必要時,口服鐵劑。

4. 少量多餐。選擇細軟易消化的食物,既保證足夠營養,又不致加重腸道負擔。在烹調上儘量使食物細、碎、軟爛、以煮、燴、燒、蒸等方法為宜,避免油煎、油炸、爆炒等,以減少脂肪供給量。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想方設法提高病人食慾。每日以6~7餐為宜。

5. 為保證營養供給,對食欲不振的病人可用代替性治療。口服要以素食,全營養製劑為主,以補充營養。

6. 免麥膠飲食。對乳糜瀉病人應嚴格、長期地食用無麥膠飲食。

推薦食譜

瓦片豬肝

·原材料:豬肝300g、蒜薹50g、紅椒1個、蒜3粒、姜5g

·調味料:孜然10g、鹽4g、味精2g、雞精2g

·製作過程:

1. 將蒜薹擇洗淨切末,紅椒去蒂去籽切碎,蒜去皮切末,姜去皮切末,備用;

2. 豬肝洗淨切片後,放入油鍋中滑散備用;

3. 鍋上火,注入適量油燒熱,放入蒜薹末、紅椒碎、蒜末、薑末炒香,加入豬肝,調入孜然、鹽、味精、雞精炒勻入味即可。

特別提示:豬肝炒的時間不宜過長,炒久則口感老硬。

注意事項

1、最好採用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易消化、無刺激性的低脂肪飲食。

2、老年人好發吸收不良綜合徵,主要與老年人消化系統退行性變有關。人到老年期後,小腸絨毛變短,吸收面積減小,胰腺逐漸萎縮,均可促成或加重吸收不良綜合徵。

3、應限制體力勞動,不宜在熱環境中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