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頭普提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頭普提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尖頭普提魚(學名:Bodianus oxycephalus)為隆頭魚科普提魚屬的魚類,俗名尖頭狐鯛。分布於西中太平洋區,由日本至菲律賓海域等。中國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布。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簡介

體長型,側扁;頭尖,吻長;背鰭前方頭部輪廓稍凸。眼大,上位。上下頜各二列齒。前鰓蓋骨緣裸露;背鰭基與臀鰭基鱗鞘發達。D. XII, 10;A. III, 11-12;P. 17-18;L.l. 33-35;G.R. 3-6+8-10;尾鰭截平;腹鰭圓形。體紅色,腹部黃紅色;體側具許多紅色縱紋及數列暗紅或黑色斑;背鰭硬棘中央有黑斑,背鰭與側線間有數個淡色斑;各鰭均為紅黃色。中小型之隆頭魚,以一支釣、延繩釣或潛水鏢魚較有可能捕獲。本種類肉質鮮美為上好的食用魚,肉質帶膠,適合紅燒。全年皆有產。中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中太平洋區,由日本至菲律賓海域等。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評價

除了「織繭」,鸚嘴魚還有一項自我保護技能。它們的體表覆蓋着一層特殊的黏液。這層黏液的作用不容小覷。它有助於修復身體的損傷,能驅趕寄生蟲,還能讓鸚嘴魚的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中小型之隆頭魚,以一支釣、延繩釣或潛水鏢魚較有可能捕獲。本種類肉質鮮美為上好的食用魚,肉質帶膠,適合紅燒。全年皆有產。[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