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角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角龍屬
圖片來自nhm

尖角龍屬名:Centrosauru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是種草食性動物,生活於上白堊紀北美洲

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恐龍公園組(Dinosaur Park Formation)地層,距今約7650萬到7550萬年前[1]

屬名在古希臘文意指「尖刺蜥蜴」,kentron(κεντρον)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屬名是指牠頭盾周圍的小型角,而非牠鼻端上的角(在命名時仍未知道鼻角的存在)。其屬名易與釘狀龍Kentrosaurus)混淆,兩者來自於相同的希臘文字源,但尖角龍字首改為"C",以避免混淆。

描述

尖角龍是種中型恐龍,身長約6公尺,身體由結實的四肢來支撐。如同其他的尖角龍族,尖角龍的鼻端有一大型鼻角。隨着物種的不同,鼻角可能是向前、或向後彎曲。在眼睛上也有一對小型額角。尖角龍的特徵是頭盾頂端,有兩個向前的小角,C. apertus的額角是向上彎曲的。尖角龍的頭盾是普通地長,上有大型洞孔,頭盾周圍則有小型的角。

歷史

尖角龍的化石最初是由古生物學家勞倫斯·賴博(Lawrence Lambe)所發現,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紅鹿河流域。之後,亞伯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發現許多尖角龍的屍骨層。某些大規模的屍骨層,面積廣達數百平方公尺,具有數千個化石,有不同年齡的尖角龍個體。科學家推測這些高密集的屍骨層,是因為尖角龍群體行動時,遭到洪水或其它自然災害而被集體掩埋。近年在亞伯達省南部的Hilda鎮附近,發現一個有近千個尖角龍化石的屍骨層,是已知最大型的恐龍化石聚集處[2]

在2005年命名的第二個種布瑪尼尖角龍C. brinkmani),化石被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老人組(Oldman Formation)。在2012年被建立為新屬,冠飾角龍屬Coronosaurus)。

參考文獻

  1. Arbour, V. M.; Burns, M. E.; and Sissons, R. L. A redescription of the ankylosaurid dinosaur Dyoplosaurus acutosquameus Parks, 1924 (Ornithischia: Ankylosauria) and a revision of the genu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9, 29 (4): 1117–1135. doi:10.1671/039.029.0405. 
  2. Scientists find dino deathbed, signs of carnage. Edmonton Sun. http://www.edmontonsun.com/news/canada/2010/06/18/14439211.html Template:Wayback retrieved 18 0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