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局部麻醉(君特·格拉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的圖片

內容簡介

《局部麻醉》是君特·格拉斯的小說。1967年,《鐵皮鼓》中鬧事幫的頭頭,已成了西柏林的中學歷史教師。他在調查一個原納粹將軍,這個敗軍之將企圖用沙盤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決定在柏林街頭焚燒自己的寵物狗,以抗議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使用凝固汽油彈,他試圖勸阻學生。正在治牙的他體會到:抵禦人世間的痛苦只能靠局部麻醉。

作者簡介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德國作家、畫家。生於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父親是德國人,母親為波蘭人。1944年入伍,1945年負傷住院,後被關入美軍戰俘營。戰後做過鉀礦工、石匠學徒等,曾在杜塞爾多夫和柏林學習造型藝術,參加過爵士樂隊。

1955年開始參加「四七社」活動,1956年出版詩集《風信雞的優點》,1957年劇作《洪水》首演。1959年問世的長篇小說《鐵皮鼓》使他獲得世界聲譽。其代表作還有《貓與鼠》《狗年月》《比目魚》《母鼠》《遼闊的原野》《我的世紀》等。199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原文摘錄

根據行為學研究,共同吸煙可以抑制傷害衝動。 他對用迅猛但卻沒有目標的砍劈來解決衝突所懷有的欲望;他對儘可能盛大的沒落所懷有的貪婪;他落伍的,卻喬裝打扮成先進的、夢想能有朝一日重新回到無聲電影年代的敵視文明觀;他無法為供養人類而默默地勤奮地勞作的無能;他的用虛無來無條件換取烏托邦,用空中樓閣來換取隆隆作響的虛無的教育思想;他的煩躁,他性情乖張的狹隘,他對事情沒有成功所表現出來的幸災樂禍;他一而再再而三對暴力的呼籲,這一切都出賣了他。推土機!推土機!

書評

德語文學國內引進較少,赫塔•穆勒在獲得二〇〇九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中國讀者幾乎無人知道這個名字。格拉斯是少數幾個被引進出版的德國當代作家之一。格拉斯雖然是一九九九年獲得了諾獎,但他的代表作《鐵皮鼓》早在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出版。王小波對格拉斯非常推崇,著名雜文《沉默的大多數》在一開頭就引用了《鐵皮鼓》。

格拉斯既是小說家,也是詩人和劇作家。在詩歌和戲劇都未獲得廣泛認可後(在歐美,搞這兩樣東西也是可以成名、生存的),格拉斯又開始了小說創作。第一部小說《鐵皮鼓》尚未完稿,在作者向「47社」的成員朗誦第一章時就獲得了一致好評。該書在出版後果然成了二戰後的一部德語經典。

《局部麻醉》是格拉斯在一九六九年出版的一部小說。不是代表作,但卻承載了作為他的標籤的黑色幽默風格,也包括了在作者其他作品中常見的疾病和政治諷刺內容。小說講述了中學德語和歷史「正式教師」施塔魯施亂成一團麻的生活:他的牙壞了。他最好的學生塞鮑姆打算用焚燒一條狗的方式來抗議越南戰爭。為了阻止這一行動,施塔魯施求助於女同事塞弗特,後者只想和他分析她在納粹時期舉報了一個農民的行為。他糊裡糊塗地睡了比塞鮑姆還激進的塞鮑姆的女朋友維羅(這個十七歲的女孩喜歡引用毛澤東)。阻止這件事的發生,等於讓怪異的夢幻一般的當時德國停止前進。

這本書最令我喜歡的是層層疊疊的不同的故事。或許並不存在的琳德和她父親柯靈斯的故事在施塔魯施和壓抑——格拉斯並未給他名字——的談話中進進出出(德軍元帥柯靈斯在沙盤上演繹二戰,希望贏得早已失敗的戰爭);因為局部麻醉產生的幻覺,施塔魯施在用於分散病人注意力的電視上幻想出無數個故事和畫面;施塔魯施和琳德的故事又有多個版本,他或許用自行車鏈條殺了她,或許因為出軌被這個或許並不存在的琳德拋棄了。現實和假象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令人眼花繚亂,直至全書終結。

格拉斯是個很有探索精神的作家,除了《但澤三部曲》,他的許多其他小說也充滿實驗性。這本《局部麻醉》具備格拉斯一以貫之的主題和風格,但在他的所有作品裡也算獨特。不過這並不是一本難以歸類的作品,你可以把它和羅伯-格里耶的《橡皮》和托馬斯•品欽的《V》擺放在一起。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