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履約價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履約價格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履約價格,也叫期權協議價格或敲定價格,就是期權合同中規定的買進或賣出某種證券的價格。期權協議價格主要取決於當時證券市場價格及對未來價格走勢的判斷。

履約價格的作用

履約價在期權合約中起到兩個關鍵作用:

對於購買期權的買方(持有看漲期權的投資者)而言,履約價是他們在期權到期日或特定行權日購買標的資產的價格。如果標的資產的市場價格高於履約價,買方可以選擇行使期權並以履約價購買資產,從而獲得利潤。因此,對於看漲期權而言,履約價應低於預期標的資產的未來市場價格。

對於出售期權的買方(持有看跌期權的投資者)而言,履約價是他們在期權到期日或特定行權日出售標的資產的價格。如果標的資產的市場價格低於履約價,買方可以選擇行使期權並以履約價出售資產,從而獲得利潤。因此,對於看跌期權而言,履約價應高於預期標的資產的未來市場價格。

履約價的選擇是在期權合約簽訂時由買賣雙方商定的,並且通常以標的資產的當前市場價格為基準。不同履約價會影響期權合約的價格和價值。一般來說,較低的履約價對於看漲期權更有吸引力,而較高的履約價對於看跌期權更有吸引力。

履約價格的確定

履約價在期權合約簽訂時由買賣雙方商定。通常,履約價是基於標的資產的當前市場價格或合理估值進行選擇。雙方根據市場預期、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等因素來確定履約價。

履約價與標的資產的未來預期價格的關係

履約價是在期權合約簽訂時確定的,不受標的資產未來價格的變動影響。然而,履約價與標的資產的未來預期價格之間存在着關係。對於看漲期權,買方希望標的資產的未來價格高於履約價,以獲得利潤。對於看跌期權,買方希望標的資產的未來價格低於履約價,以獲得利潤。

期權交易概述

期權又稱選擇權,就是指在確定的日期或在這個日期之前,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買賣一種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權利。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的期權是從1973年2月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營業開始的,它是一個專門從事股票期權交易的期權交易所,並使股票期權交易獲得巨大成功。金融期貨的期權交易是1983年1月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的S&P500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之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推出了紐約股票交易所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目前,世界上的期權種類很多,可以分為股票期權、債券期權、外匯期權等;還可以分為現貨期權、期貨期權、指數期貨期權等;如果從交易性質上還可以分為買進期權和賣出期權等。

期權交易即選擇權交易,就是買賣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按一定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證券或期貨合約的權利的交易。期權交易的對象是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證券或合約的權利,這種權利通過買賣雙方簽訂的合同而確定。期權合同賦予買方的是買進或賣出證券(或合約)的權利,也就是在確定的時間內,可以按照一定的執行價格購買或售出證券(或合約),但並不承擔必須購買或出售的義務。因此,期權購買者可以在該項期權合同到期時或之前行使、轉賣或放棄這項權利。對於期權合同的出售者來說,賦予他的則是一項義務,他要承擔期權合同到期時或之前由購買方選擇履行出售或購買的義務。對於買方是一項權利,而對賣方是一項義務,原因在於期權購買者要向期權賣方支付一筆費用即期權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