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中白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中白雲 [shān zhōng bái yún] 辭謝客訪之辭。語本南朝梁.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詩:「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後遂以「山中惟白雲而已」作為辭謝客訪之辭。[1]

[]

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承傳人。他遊歷山水,搜訪道經,在茅山正式為上清道士期間,為了弘揚上清經法,撰作了大量的道書,特別是撰寫了帶有教派史性質的《真誥》。該書對上清經的傳授歷史作了系統的敘述,對上清經的來源、出世作了種種神化的描寫。由於陶弘景在茅山期間主要傳授上清經法,並對上清經法的弘揚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氣很大,甚至在朝野中有很多信仰者,所以從他開始,茅山實際上成了上清派的中心。再加上繼陶弘景之後的茅山歷代傳人,大都是較有學問和名氣的上清道士,所以茅山一直保持着它在上清派中的中心地位。這樣,從陶弘景開始,茅山實際上代表了上清派,於是人們便將這之後的上清派徑稱為茅山宗,並以陶弘景為茅山宗的創始人。茅山派自陶弘景開創以後,歷經隋、唐,直至兩宋,人才輩出,在道教諸派別中一直占居重要地位。

陶弘景還編訂了道教的神仙譜系,他編訂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稱《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

醫藥學家 陶弘景是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早期貢獻最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餘家之多,但無統一標準,特別古本草書由於失效年代久遠,內容散亂,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臨床運用頗為不便。陶弘景擔負起「苞綜諸經,研括煩省」的重任,將當時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別整理成《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並進而把兩者合而為一,加上個人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著成《本草經集注》,共收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分類(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卷),成為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煉丹家 陶弘景曾長期從事煉丹實驗,梁武帝送其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原料,讓其煉丹。他在煉丹過程中掌握了許多化學知識,例如﹕汞可與某些金屬形成汞齊,汞齊可以鍍物。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先時有人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朴硝大同小異,朏朏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雲是真消石也。」所謂「紫青煙起」是鉀鹽所特有的性質。陶弘景這一記載,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鑑定的最早記錄。

山中宰相 齊永明十年(492),陶弘景上表辭官,掛朝服於神武門,退隱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後,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天監三年(504),梁武帝遣人送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於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凶徵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陶弘景隱居茅山達45年之久,享年81歲。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諡貞白先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