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姆·帕尼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山姆·帕尼爾 | 外文名 = SamParniaMD | 圖像 = | 國籍 = 英國 | 職業 = 醫生 | 知名作品 = 《關於對心跳驟停倖存者瀕死體驗的產生、特徵以及病理學的定量定性研究》

生平簡介

帕尼爾博士在南安普頓大學創立了意識研究小組,他同時還是倫敦西北泰晤士區的一名內科於呼吸科的專科註冊醫師。他與芬威克博士(DrFenwick)合作的關於瀕死體驗的研究,以其前瞻性獲得了國際上廣泛的媒體關注。關於此項研究,帕尼爾博士已在2001發表的論文《關於對心跳驟停倖存者瀕死體驗的產生、特徵以及病理學的定量定性研究》(A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studyoftheincidence,featuresandaetiologyofneardeathexperiencesincardiacarrestsurvivors)中,和2006年出版的著作《瀕死一刻:對於生命與死亡本原的一項開創性研究》(WhatHappensWhenWeDie:AGroundbreakingStudyintotheNatureofLifeandDeath)中進行了詳盡描述。 這項研究是在南安普頓綜合醫院進行的,帕尼爾博士與芬威克博士在一年的時間內對63名心跳驟停倖存者進行了研究。其中有56名(88.8%)病人對失去意識期間沒有任何回憶,餘下7名(11.1%)倖存者則稱有回憶。而後研究小組對這7名病人的回憶應用格雷森瀕死體驗指標(GreysonNDEscale)進行了評估。根據指標,4名病人擁有瀕死體驗,另3名病人並未滿足格雷森指標,因此無法稱為嚴格意義的瀕死體驗。不過有趣的是,此3人中的2人出現了瀕死體驗中的部分特徵(例如體會到安寧或遇到逝去的親屬),但是由於沒有全部滿足所以無法通過指標測試。7人中僅有1人有失去意識期間的回憶,但是沒有出現典型的瀕死體驗特徵。 帕尼爾博士在論文中總結到,從心臟驟停中搶救過來的病人極少保留回憶,而此研究中有回憶的病人大都聲稱出現瀕死體驗並感到愉悅。在心臟驟停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瀕死體驗顯然揭示了意識和大腦的可能聯繫,但是對於瀕死體驗的真正意義和病理學研究尚需要更多的大規模研究。

人物著作

《關於對心跳驟停倖存者瀕死體驗的產生、特徵以及病理學的定量定性研究》(2001年) 《瀕死一刻:對於生命與死亡本原的一項開創性研究》(2006年

參考文獻

靈魂」存在被科學試驗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