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帶閣注楚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帶閣注楚辭

 

 

 

山帶閣注楚辭》是清代蔣驥所撰的《楚辭》研究著作,共6卷。另附《楚辭餘論》2卷,《楚辭說韻》1卷。

作品簡介

蔣驥﹐字涑塍(音cheng橙),江蘇武進人,對《楚辭》有專門研究。

王逸以《招魂》為宋玉做,《大招》為屈原或景差作,蔣驥則以二篇俱歸屈原。此書於篇目附記中推定屈原作文次第﹐依次為《惜誦》﹑《離騷》﹑《抽思》﹑《思美人》﹑《卜居》﹑《大招》﹑《哀郢》﹑《涉江》﹑《漁父》﹑《懷沙》﹑《招魂》﹑《悲迴風》﹑《惜往日》﹐並說「《九歌》﹑《天問》﹑《橘頌》﹑《遠遊》﹐文辭渾然﹐莫可推詰﹐固弗敢強為之說雲」。此外﹐卷首附考正地圖五幅,以示屈原作品的地理環境,在《九章》各篇的注釋中﹐對年月道里諸問題考辨特詳。

所附《楚辭餘論》﹐糾駁舊注的謬誤﹐考辨名物的異同﹐時有精深之論。如考證《離騷》「攝提」為太歲在寅之說﹐並引《後漢書‧張純傳》「攝提之歲」為證﹔又屈賦中「民」字﹐注家多解為民眾之民﹐蔣氏認為「皆原自指」。凡此都獨具隻眼﹐可成一家之言。但也偶有不確之說﹐如解《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以「哀江」為地名﹔又說《九歌》少司命為「月老之類」。《四庫全書總目》說:「汰其冗蕪﹐簡其精要﹐亦自瑕不掩瑜。」

《楚辭說韻》則研討《楚辭》的聲韻﹐按「母」分列文字﹐通以方音﹐每部列「通韻」﹑「叶韻」﹑「同母叶韻」之例﹐雖還不是通論全部楚辭聲韻﹐而徵引賅博﹐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資料。

有康熙五十二年武進蔣氏山帶閣刻本與清雍正五年刻本﹐通行本有1958年中華書局排印本。

四庫提要

《山帶閣注楚辭》·六卷、《楚辭餘論》·二卷、《楚辭說韻》·一卷(通行本)國朝蔣驥撰。驥字洓塍,武進人。是書《自序》題康熙癸巳,而《餘論》上卷有「庚子以後復見安溪李氏《離騷解義》」之語,蓋《餘論》又成於注後也。注前冠以《史記·屈原列傳》、沈亞之《屈原外傳》、《楚世家》節略,以考原事跡之本末。次以《楚辭》地理,列為五圖,以考原涉歷之後先。所注即據事跡之年月、道里之遠近,以定所作之時地。雖穿鑿附會,所不能無;而徵實之談,終勝懸斷。

《餘論》二卷,駁正注釋之得失,考證典故之同異。其間詆訶舊說,頗涉輕薄。如以「少司命」為月下老人之類,亦幾同戲劇,皆乖著書之體。而汰其冗蕪,簡其精要,亦自瑕不掩瑜。《說韻》一卷,分以字母,通以方音。又博引古音之同異,每部列「通韻」、「叶韻」、「同母叶韻」三例,以攻顧炎武、毛奇齡之說。夫「雙聲互轉」、「四聲遞轉」之二例,沙隨程迥已言之,非驥之創論。然實不知先有聲韻,後有字母,聲韻為古法,字母為梵學,而執末以繩其本。至於五方音異,自古已然,不能謂之不協,亦不能執以為例。黃庭堅詞用蜀音,以「笛」韻「竹」。

《林外詞》用閩音,以「掃」韻「鎖」。是可據為典要,謂宋韻盡如是乎?又古音一字而數葉,亦如今韻一字而重音。「佳」字「佳」、「麻」並收,「寅」字「支」、「真」並見,是即其例。使非韻書俱在,亦將執其別音攻今韻之部分乎?蓋古音本無成書,不過後人參互比校,擇其相通之多者,區為界限。猶之九州列國,今但能約指其地,而不能一一稽其犬牙相錯之形。驥不究同異之由,但執一二小節,遽欲變亂其大綱,亦非通論。以其引證浩博中亦間有可采者,故仍從原本,與《餘論》並附錄焉。[1]

參考文獻

  1. 山帶閣注楚辭,搜狗20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