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皮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皮條

中文名稱:山皮條

異名:金雀花

來源:為豆科植物四川木藍的根或全株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性味:"根:辛苦澀,微溫

功用主治:治肚腹冷痛,胸膈氣脹等

山皮條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四川木藍IndigoferaszechuensisCraib的根或地上部分。具有理氣寬中,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胃脘痛,肚腹冷痛,胸膈脹滿,肺癆發熱,瘡瘍腫毒。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約2.5m。莖直立,幼枝密被白色伏貼丁字毛,不久即脫落無毛。

葉互生;葉柄長5-15mm;托葉披針形,長達2.5mm;奇數羽狀複葉長10cm;小葉9-13片,葉片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2mm,寬4-8mm,先端鈍圓或凹入,有小短尖,基部鈍圓或楔形,兩面被白色丁字毛。

總狀花序腋生,長達10cm,有花約30朵;花萼鐘形,5齒裂;蝶形花冠紅色,長約9.5mm;雄蕊10,二體;子房無毛。

莢果栗褐色,長達4cm,內有種子數顆。花期5-6月,果期7-10月。[1]

植物種屬

豆科木藍屬四川木藍。

分布區域

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3500m處的山地荒野草叢中。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理氣寬中,清熱解毒。

主治:胃脘痛,肚腹冷痛,胸膈脹滿,肺癆發熱,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寬中理氣,解郁,除瘡毒。治胃痛,肚腹冷痛,胸膈氣脹,肺癆發熱,瘡毒。」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根:寬中理氣,解郁,除瘡毒。治肚腹冷痛,胸膈氣脹,癆熱,瘡毒。」

3、《貴州藥植目錄》:「全株:止咳,利尿。」

相關配伍:治瘡毒:山皮條配重樓研末。用蜂蜜或醋調勻外敷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2]

二、

拼音Shān Pí Tiáo

別名金雀花(《貴州藥植目錄》)。

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四川木藍的根或全株。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小灌木,高1米。幼枝密生白色伏貼毛,後即無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2.2~4.6厘米,小葉7~11枚;小葉對生,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2毫米,闊4~8毫米,先端鈍圓或凹入,有小突尖,基部鈍圓或楔形,全緣,兩面具白色伏貼毛;小葉柄甚短。總狀花序腋生,長5厘米;花蝶形,紅色。莢果細長。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荒地。分布四川、雲南、貴州。

性味《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根:辛苦澀,微溫。"

功能主治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根:寬中理氣,解郁,除瘡毒。治肚腹冷痛,胸膈氣脹,癆熱,瘡毒。"

②《貴州藥植目錄》:"全株:止咳,利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調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3]

參考資料

  1. 山皮條,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山皮條,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山皮條,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