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崇福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崇福寺,位於山西朔州市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是一處規模宏敞,殿閣群居的古寺廟。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觀古樸、莊嚴,門前雄獅端坐,寺內,殿閣五重,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7米,面積23400平方米。崇福寺,創建於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將軍、朔州人、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建造。到遼代,寺被改為林太師府衙,後又改為寺廟,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間,寺廟擴建,大興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題額「崇福禪寺」一直至今。

中文名稱 崇福寺

外文名稱 Chongfu Monastery

地理位置山西朔州市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

占地面積 23400多平方米

開放時間 冬:8:30-17:00,夏:8:00-18:00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988年第三批)

門票價格 30.0元

著名景點彌陀殿、觀音殿、千佛閣、千佛塔

創建時間 始建於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別 稱 大寺廟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山西省朔州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布局嚴整

崇福寺,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堂、地藏殿、三寶殿、彌陀殿、觀音閣等建築。寺內金代建築、塑像、壁畫保存完好,是一座歷史價值較高的古代寺廟[1] 。彌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始建於金代熙宗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距今已有850多年歷史。彌陀殿高大寬敞,殿頂綠色琉璃剪邊,殿內前檐隔扇、窗欞花典雅、精美,是中國現存的一處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佛壇上,有「西方三聖」坐像三尊,主像兩側,有脅待菩薩4軀,金剛兩尊。這些塑像皆為金代原作,塑法古樸、精美。

保存完好

殿壁上,壁畫面積達340多平方米。壁畫描繪了佛教講經說法的場面。觀音殿位於彌陀殿之後,是寺內另具代表性的一座殿,也是崇福寺內最後的一座殿堂。殿內有塑像三尊中為觀音菩薩像,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均為明代原作。 崇福寺除了上述輝煌的殿閣建築外,還保存了木雕樓閣形佛龕,唐、遼、宋幾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遼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剎也很引人注目。

修建歷史

崇福寺創建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是唐代名將尉遲敬德奉敕而築[2] 。當時興修了金剛殿、藏經樓、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規模初具。遼代曾改做林太師府署,名曰林衙院、林衙署。但相傳院內有靈光屢現,居者惶恐不安,便又改衙署為僧舍,取名林衙寺。金熙宗崇信佛法,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大將軍翟昭度奉敕在大雄寶殿後建起彌陀殿,其後不久又建觀音殿,寺院終成現存規模。金海陵王完顏亮於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賜額崇福禪寺。此後,元、明、清各代都曾有過重建、擴建和修葺。明成化年間重修殿宇後,改大雄寶殿為三寶殿、藏經樓為千佛閣。現存彌陀殿、觀音殿為金代遺構,距今已有850多年,三寶殿、千佛閣、東西配殿、金剛殿、鐘鼓樓均為明代所建,山門則是新近恢復的仿明代建築。朔州崇福寺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城區東街北側,門前有石獅一對,自山門由南向北有金剛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彌陀殿和觀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後5重院落,布列適當、主次分明,是一座規模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

名聲顯赫

崇福寺乃朔方古剎,藏經閣始建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後更名為千佛閣),契丹時,其地為林太師府署。遼統和間復為僧舍,這可能是隋、唐「舍宅為寺」的遺風,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間(公元1149——1153年)賜額崇福禪寺。現寺內彌陀殿、觀音殿為金建,山門為清建,其餘為明建。彌陀殿為寺內主殿,建於金皇統年間(公元1141——1149年),由開國侯翟昭度負責施工,殿宇正檐下懸掛的「彌陀殿」豎匾,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