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國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崔國輔
崔國輔
原文名 guofucui
出生 不詳
中國吳郡(今蘇州)或山陰
逝世 不詳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怨詞二首》
小長干曲(月暗送湖風)
襄陽曲二首(蕙草嬌紅萼)

崔國輔,唐代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天寶十一載(752),因受王鉷案牽連被貶為竟陵司馬。與陸鴻漸交往,品茶評水,一時傳為佳話。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一五、《唐才子傳》卷二。國輔詩以五絕著稱,深得南朝樂府民歌遺意。殷璠《河嶽英靈集》雲:"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資料來源見鏈接)[1]

人物簡介

崔國輔,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十四年(726)進士,與儲光羲綦毋潛同榜。任山陰尉。應縣令舉,授許昌令。天寶初,入朝為左補闕,遷禮部員外郎,為集賢直學士。天寶十一載(752),京兆尹王鉷因罪被殺,他是王的近親,受到株連,貶晉陵司馬。在晉陵3年,與陸羽酬唱往還,品評茶水,一時傳為佳話。崔國輔和孟浩然、李白交誼甚深,而杜甫對他則有知遇之感。天寶十載(751),杜甫獻《三大禮賦》以求進身,玄宗詔試文章,崔與於休烈以集賢學士為試官,對杜深加讚賞。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詩中說:"欲整還鄉斾,長懷禁掖垣,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

在盛唐詩人中,崔國輔以五言絕句著名。他的五絕,多寫宮闈兒女之情,含思婉轉,深得南朝樂府民歌《子夜》、《讀曲》遺意。殷璠說:"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河嶽英靈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詩品匯》於五絕一體,以崔國輔與李白、王維、孟浩然並列為"正宗"。宋犖也認為盛唐五言絕句"李白、崔國輔號為擅場"(《漫堂說詩》)。而喬億則指出:五言絕句,"惟崔國輔自齊、梁樂府中來"(《劍溪說詩》)。他的五言絕句今存23首,幾乎全是樂府詩題。晚唐韓偓有五絕四首,題作《效崔國輔體》。可見他在唐人五言絕句中獨標一格,並對後人產生了影響。《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崔國輔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詩45首,《全唐詩》編為1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資料來源見鏈接)[2]

代表作品

怨詞二首(妾有羅衣裳)

小長干曲(月暗送湖風)

襄陽曲二首(蕙草嬌紅萼)

相和歌辭·子夜冬歌(寂寥抱冬心)

相和歌辭·怨詩二首(樓前桃李疏)

相和歌辭·採蓮曲(玉漵花紅髮)

魏宮詞(朝日照紅妝)

渭水西別李侖(隴右長亭堠)

衛艷詞(淇上桑葉青)

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

王昭君(漢使南還盡)

王孫游(自與王孫別)

題預章館(楊柳映春江)

宿范浦(月暗潮又落)

宿法華寺(松雨時復滴)

送韓十四被魯王推遞往濟南府(西候情何極)

石頭灘作(悵矣秋風時)

少年行(遺卻珊瑚鞭)

妾薄命(雖入秦帝宮)

七夕(太守仙潢族)

漂母岸(泗水入淮處)

麗人曲(紅顏稱絕代)

九月九日(江邊楓落菊花黃)

九日侍宴應制(運偶千年聖)

今別離(送別未能旋)

湖南曲(湖南送君去)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秋近萬物肅)

詩歌鑑賞

採蓮曲   

玉漵花爭發,   

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   

並著木蘭舟。   

崔國輔詩鑑賞   

採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清人宋犖《漫堂說詩》中說:「五言絕句,起自古樂府,至唐而盛。李白、崔國輔號為擅長。」崔國輔的這首《採蓮曲》,就是借用南朝樂府舊題,描寫江南水鄉採蓮女的勞動生活和他們對愛情的追求。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詩的頭兩句緊扣着江南水鄉特點。形容水塘邊碧草瑩瑩如雨一般,百花爭奇鬥豔,水塘上灑滿了金燦燦的陽光水波漣灩,令人眼花繚亂,色彩鮮明而和諧地描繪出陽光明媚的風光,給採蓮女們的生活環境作了詩意的描述。這環境不是寂靜的,而是活動的,富有生氣的。岸上,春花爭發;塘中,碧水亂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講究。用「玉」形容塘邊,就比用「綠」顯得明秀、準確、傳神,它能使人想見草茂、氣清、露珠欲滴、風光明媚的景象;玉漵配以鮮花,為主人公的活動設計了明麗動人的環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   

相映增色,讀者可以因此想見陽光燦燦,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蘭舟,相映生輝的情景。繪畫「爭」和「亂」二字非常生動,說的這是一個熱烈的勞動環境。「水亂流」是指荷塘水一般來說是波平如鏡的。   

現在多的採蓮舟在水塘上來往穿梭,以致水波亂流,青年男女們緊張、歡樂地勞動,顯露出清新活潑的情趣。   

後兩句由寫環境進而寫人。詩人以「相逢畏相失」五個字,表現出青年男女們相互愛慕,不忍分別的微妙心理;緊接着,又以「並著木蘭舟」五個字,表現了他們對愛情大膽熾熱的追求。作者既善於細緻入微地展露人物的內心世界,又善于敏銳準確地捕捉人物的行為動態。這既需要比較強的藝術表現能力,又得益於作者對於他的描繪對象的深刻體驗和認識。作者是吳郡人,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對於採蓮青年男女們的勞動生活以及他們的感情和性格,有過細心的觀察,寫來得心應手。   

清人李重華《貞一齋詩話》說:「五言絕..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彈丸脫手為妙。」這首五言小詩風格清麗,富於情趣,生活氣息濃郁,確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內容上讚美勞動,讚美大膽的愛情,亦顯得清新活潑。   

怨詞二首(其一)   

妾有羅衣裳,   

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   

秋來不堪著。   

崔國輔詩鑑賞   

這首宮怨詩以一個宮女睹舊物而生哀怨的口吻,展現了宮女的內心世界。女主人公拿起一件敝舊的羅衣,引起對往事的回憶,不禁黯然神傷,開始了詩中所寫的感嘆。封建宮廷的宮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歡心,常獲賜衣物。第一句中的「羅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宮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歲月的一段經歷。   

第二句說衣裳是「秦王在時」所作,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見衣物已有多年。唐詩中多以「漢宮」泛指宮廷,這裡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後兩句緊承前兩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說羅衣曾伴隨過宮女青春時光,翩翩起舞;第四句語意陡然一轉,說眼前秋涼,羅衣已不能穿,久被冷落。兩句對比鮮明,構成唱嘆語調。「不堪」二字,語意沉痛。《怨詞》中對羅衣的悼惜,句句是宮女的自傷。「春」、「秋」表面指季候,實則暗示年華的變換。「為舞春風多」包含着宮女對青春歲月的回憶;「秋來不堪著」,則表明其後來的淒涼。「為」字下得十分巧妙,大約有正因為有昨日寵召的頻繁,久而生厭,才有今朝的冷遇之意。初看這二者並無因果關係,細味其中卻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李白《妾薄命》)之意,「為」字便寫出宮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此詩表面感嘆羅衣,實則嘆己,運用的是比興手法。衣和人之間是「隱喻」關係。羅衣與人,本是不相同的兩種事物,《怨詞》的作者卻抓住羅衣「秋來不堪著」,與宮女被棄這種好景不長、朝不保夕的遭遇的類似之處,構成確切的比喻。   

唐人作宮怨詩,固然以直接反映宮女的不幸這一社會現實為多。但有時詩人也借寫宮怨以寄託諷刺,或感嘆個人身世。自屈原以來,就時常有文人自比美人,感嘆自己的才識不被君王賞識。清劉大木說此詩是「刺先朝舊臣見棄」。或許有一定道理。   

小長干曲   

月暗送湖風,   

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徹,   

知在此塘中。   

詩歌鑑賞   

小長干,屬長干里,遺址在今南京市南,在長江附近。長干曲,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長干里一帶江邊女子的生活和情趣。   

這是一首表現愛情的情歌,但作者沒有從相見、歡聚、別離等處落筆,而是緊扣江南水鄉的特點,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環境,自然而風趣地表現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名采菱女子的愛慕和追求。  

「月暗送湖風」,詩一開頭,即點明時間是夜晚,地點是湖濱。月暗,不是沒有月光,而是月色朦朧;湖風用「送」,顯得輕柔,善解人意。切合小伙子此時的心境。因為他很興奮、很歡快,湖風吹到他的身上就顯得特別輕柔,仿佛大自然特意為他送來的一般。  

 這五個字,勾勒出了一幅月色朦朧、湖風輕拂的動人畫面,造成了一種優美而頗具神秘色彩的環境氛圍。   

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水鄉湖濱,一位年輕人,踏着月色,沐着涼風,急忙忙、興沖沖地去與戀人相會。   

然而夜色暗淡,道路難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斷了。「相尋路不通」,側面點出了菱湖之濱的特點:荷塘遍布,溝渠縱橫,到處有水網相隔。顯然,這個小伙子事先並未約會,只因受思念驅使,突然想會見自己的戀人。一個「尋」字,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正在猶豫不決之際,優美動聽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側耳諦聽,仔細辨別是誰的歌聲。徹,這裡用來形容菱歌的時斷時續,同時也描摹出歌聲的清脆、響亮。聽着聽着,小伙子又眉開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不遠的荷塘中。「知」字十分傳神,不僅表現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悅,而且說明小伙子對姑娘十分了解,甚至連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非常熟悉。可見愛戀已久。   

短短的一首抒情詩,寫出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動,且有起伏、有波瀾,給人以層出不窮之感。   

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

人物評價

  

崔國輔和孟浩然、李白交誼甚深,而杜甫對他則有知遇之感。天寶十載(751),杜甫獻《三大禮賦》以求進身,玄宗詔試文章,崔與於休烈以集賢學士為試官,對杜深加讚賞。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詩中說:「欲整還鄉斾,長懷禁掖垣,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   

在盛唐詩人中,崔國輔以五言絕句著名。他的五絕,多寫宮闈兒女之情,含思婉轉,深得南朝樂府民歌《子夜》、《讀曲》遺意。殷璠說:「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河嶽英靈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詩品匯》於五絕一體,以崔國輔與李白王維孟浩然並列為「正宗」。宋犖也認為盛唐五言絕句「李白、崔國輔號為擅場」(《漫堂說詩》)。而喬億則指出:五言絕句,「惟崔國輔自齊、梁樂府中來」(《劍溪說詩》)。他的五言絕句今存23首,幾乎全是樂府詩題。晚唐韓偓有五絕四首,題作《效崔國輔體》。可見他在唐人五言絕句中獨標一格,並對後人產生了影響。《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崔國輔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詩45首,《全唐詩》編為1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國輔,山陰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與儲光羲、綦毋潛同時舉縣令。累遷集賢直學士、禮部郎中。天寶間,坐是王(釒共)近親,貶竟陵司馬。有文及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短章,古人有不能過也。初至竟陵,與處士陸鴻漸游三歲,交情至厚,謔笑永日。又相與較定茶水之品。臨別謂羽曰:"予有襄陽太守李(忄登)所遺白驢、烏(上封下牛)牛各一頭,及盧囗所遺文槐書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囗蓄,故特以相贈。"雅意高情,一時所尚。有酬酢之歌詩並集傳焉。   

唐五言絕,太白、右丞為最,崔國輔、孟浩然、儲光羲、王昌齡、裴迪、崔顥次之。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 (以上鑑賞見鏈接)[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