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嵎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嵎夷文化起源於上古堯帝時期;活動地域在古代青州東部濱海地區,即今膠東半島東部地區。

文獻記載

《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孔 傳:「東表之地稱嵎夷。」 東表之地就是東邊界之外的地方 唐 陸德明 所著的《經典釋文》:「馬曰:嵎,海嵎也;夷,萊夷也。」 (此處馬指馬融) 漢 王粲 《游海賦》:「處嵎夷之正位兮,同色號之穹蒼。」 明 方孝孺 《御書贊》:「昧谷、嵎夷,髫童駘叟。大訓宏謨,傳誦人口。」 《書·堯典》「宅嵎夷,其說有六。」 《後漢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干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昔堯合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巢山潛海,厥區九族,是以九夷為嵎夷也。」 《說文解字》「嵎山在遼西,一曰嵎鐵,暘谷也。」 《薛士龍書古文訓》「嵎夷,海隅諸夷,今登州,於欽齊乘因以寧海州為嵎夷,今登州,於欽齊乘因以寧海州為嵎夷,寧海州,今之牟平、文登一帶,文登古屬寧海州所轄。「 《東坡書傳》當在東方海上。

起源

《尚書·堯典》記載:「(堯帝)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漢朝經學家孔安國注曰:「東夷之地稱嵎夷。」《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夷有九種,曰畎夷、干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巢山潛海,厥區九族,『是以九夷為嵎夷也』。」 明朝思想家、文學家方孝孺《御書贊》 記載:「昧谷、嵎夷,髫童駘叟。大訓宏謨,傳誦人口。」《大明一統志》記載:「登州,唐虞時為嵎夷也。春秋為牟子國。」 上述史料記載充分說明,嵎夷文化最早起源時間在堯帝時期,至商末周初歷時1000多年。 [1]

活動地域

嵎夷文化活動地域在古登州以東地區,包括今煙臺大部分地區和威海市。 關於嵎夷文化的具體地望,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元朝《齊乘》、清朝康熙和乾隆《棲霞縣誌》、清朝光緒《登州府志》中關於棲霞岠嵎山記載及棲霞縣古城東門取名「寅賓門」等探析,棲霞岠嵎山一帶有可能是嵎夷文化的發祥地所在。

嵎夷文化蹤跡

商末周初,居於古登州以西的萊夷建立萊國,嵎夷居住之地漸漸歸於萊國; 公元前567年萊國被齊國所滅;公元前221年齊國被秦國所滅、秦始皇統一中國,至此,煙臺先民創造的嵎夷文化,隨萊文化、齊文化融入中華文化或遠播朝鮮半島 。 (一)嵎夷文化融入中華文化。 文化的最大特質是滲透性和持久性,嵎夷文化也不例外。由於煙臺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和悠久燦爛的人文資源,嵎夷文化在傳承煙臺史前文化,與萊文化一起初步形成煙臺山海文化雛形的基礎上,受齊文化浸潤幾百年後,徹底融入中華文化。此後,在漫長而曲折歷史進程中,歷經滄桑,孕育衍生了秦皇漢武東巡文化、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明清海防文化、近代開埠文化、膠東革命文化、新中國誕生和改革開放文化等六大節點文化,演化創造了綠色仙道和民俗文化、藍色海洋文化、紫色葡萄酒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這些文化無不打上嵎夷文化的深刻烙印。

(二)嵎夷文化遠播朝鮮半島。 嵎夷文化融入中華文化的同時,隨着部分嵎夷族人經遼東半島東遷至朝鮮半島等地,嵎夷文化也遠播到朝鮮半島這些地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