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工日消耗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工日消耗量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工日消耗量(Work Days of Labor)是指在正常施工生產條件下,完成定額規定計量單位的建築安裝產品所消耗的生產工人的工日數量。

預算定額中人工工日消耗量的計算

預算定額中人工工日消耗量是由分項工程所綜合的各個工序勞動定額包括的基本用工、其他用工兩部分組成的。

(1)基本用工

完成定額計量的主要用工。

基本用工=∑(綜合取定的工程量×勞動定額)

按勞動定額定應增(減)計算的用工量。

(2)其他用工

超運距用工。超運距是指勞動定額中已包括的材料、半成品場內水平搬運距離與預算定額所考慮的現場材料、半成品堆放地點到操作地點的水平運距之差。

超運距=預算定額取定運距-勞動定額已包括的運距

超運距用工=∑(超運距材料數量×時間定額)

實際工程現場運距超過預算定額取定運距時,另行計算現場二次搬運費。

輔助用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只起輔助作用。

指技術工種勞動定額內不包括而在預算定額內又必須考慮的用工。

輔助用工=∑(材料加工數量×相應的加工勞動定額)

人工幅度差。即預算定額與勞動定額的差額,主要是指在勞動定額中未包括而在正常施工情況下不可避免但又很難準確計量的用工和各種工時損失。內容包括:

①各工種間的工序搭接及交叉作業相互配合或影響所發生的停歇用工;

②施工過程中,移動臨時水電線路而造成的影響工人操作的時間;

③工程質量檢查和隱蔽工程驗收工作而影響工人操作的時間;

④同一現場內單位工程之間因操作地點轉移而影響工人操作的時間;

⑤工序交接時對前一工序不可避免的修整用工;

⑥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零星用工。

人工幅度差=(基本用工+輔助用工+超運距用工)×人工幅度差係數

人工幅度差係數一般為10%~15%。

人工工日

人工工日是工程計量的時候統計人工費的一個依據,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一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為8小時。簡單來講,人工工日就是一個工人幹了一天的活的一種計價方式。

「定額人工工日」單價包括基本工資、工資性補貼、生產工人輔助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工人勞動保護費等內容,該單價為建設工程計價依據中人工工日單價的平均水平,是計取各項費用的計算基礎,不是強制性規定,只是作為建設市場有關主體工程計價的指導。

定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根據一定的技術條件和組織條件,規定為完成一定的合格產品(或工作)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或財力的數量標準。

具體來講,定額指的是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完成某一合格單位產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需消耗的人力、材料、機械台班和財力的數量標準(或額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