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拉望孔雀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拉望孔雀雉
巴拉望孔雀雉原圖連結[1]

中文學名:巴拉望孔雀雉
學名:Polyplectron napoleonis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Aves
目:雞形目 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屬:孔雀雉屬 Polyplectron
種:巴拉旺孔雀 P. napoleonis
命名者及年代Lesson,1831
瀕危物種保護級別:二級保護物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保護級別:易危物種

巴拉旺孔雀 別名: 巴拉旺孔雀雉、尼泊爾孔雀雉。

特有種: 菲律賓

分布: 巴拉望島的森林中。[1]

形態特徵

中等身形,雄鳥有直立的冠,眼睛上有白紋,身體呈金屬綠及黑色。尾羽有藍綠色的大眼斑點,示愛時也會展開成扇狀,雌鳥較雄鳥細小。雌鳥呈深褐色,冠較短,喉嚨、頰及眼眶呈白色。

生態習性

屬群居性的鳥類,個性羞怯 但卻很機警喔!!!鳥兒會斜躺在地上將翅膀打開做「日光浴」,利用紫外線殺死羽毛上的寄生蟲,同時也能合成維生素D增加鈣質吸收。雌鳥一般會生2個蛋。 [2]

棲息環境

喜歡成雙成對棲於坡度平緩的濃密熱帶雨林中。面臨棲息地持續性喪失與商業狩獵壓力,野生族群數量不斷減少。

分佈範圍

地理分佈:東洋界:菲律賓。[3]

視頻

視頻:

活潑貪吃黏人還懂得曬太陽,巴拉望孔雀雉寶寶可愛滿點!

巴拉望孔雀雉的「孔雀」蛋孵化成鳥了!

臺北市動物園再傳喜訊,住在鳥園區的巴拉望孔雀雉夫妻終於首度繁殖成功,透過人工孵化及育幼,5月31日順利破殼,雛鳥初期的「銘記Imprinting」行為十分明顯,只要沒看到保育員的身影就會不安地大叫,非常黏人。 園方表示,早熟型的巴拉望孔雀雉寶寶活動力強,不只學會自行採食,還能振翅進行短距離飛行,被帶到戶外探索時也展現十足好奇心,四處探索環境,當遇上太陽時會斜躺下來做「日光浴」。[4]

巴拉望孔雀雉寶寶 首現身

2021/07/01 05:30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鳥園區的巴拉望孔雀雉首度繁殖成功,透過人工孵化及育幼,巴拉望孔雀雉寶寶在5月31日破殼,昨日出生滿月,模樣可愛。園方發現破殼第一週,雛鳥內側的一趾異常彎曲,啟動「早療」,利用膠質軟管和透氣膠帶將腳趾拉直,恢復狀況良好,不影響抓握功能。

園方表示,早熟型的巴拉望孔雀雉寶寶活動力強,不只學會自行採食,還能振翅短距離飛行。[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