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巷子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巷子口鎮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地處寧鄉市西部,東與黃材鎮交界,南與龍田鎮接壤,西與安化縣相鄰,北與溈山鄉毗連,距寧鄉市城區80千米,區域總面積105.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巷子口鎮戶籍人口為46396人。

三國時,現巷子口鎮境域屬新陽縣;1994年12月,由巷子口鄉改為巷子口鎮。截至2020年6月,巷子口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巷子口社區。

截至2019年末,巷子口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1]

建置沿革

三國時,屬新陽縣。

隋朝時,屬益陽縣。

明朝時,屬長沙府。

清朝時,屬寧鄉市溈山十都。

1949年,屬益陽縣。

1950年,屬寧鄉市第九區,設巷市鄉。

1969年,改為巷子口公社。

1984年,由巷子口公社改為巷子口鄉。

1994年12月,由巷子口鄉改為巷子口鎮。

1995年5月,官山、直田2鄉併入巷子口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下轄巷子口1個社區,巷市、花橋、黃鶴、金楓園、扶峰、聯花、南畝田、官山、雙河、仙龍潭、直田、獅沖12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26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巷子口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巷子口社區、聯花村、官山村、雙河村、獅沖村、直田村、黃鶴村、仙龍潭村、扶峰村、金楓園村,鎮人民政府駐巷子口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巷子口鎮地處寧鄉市西部,東與黃材鎮交界,南與龍田鎮接壤,西與安化縣相鄰,北與溈山鄉毗連,距寧鄉市城區80千米,區域總面積10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巷子口鎮地勢西、南、北三面高,中部平緩,略向東傾斜;地形主要為山地;境內最高點海拔969.8米;最低點海拔350米。

氣候

巷子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8℃,年平均降水量1362.3毫米; 四季分明,水熱充足,冬冷期短,夏熱期長,春濕多變,寒潮頻繁,回暖較早,秋溫呈階段性急降。

水文

巷子口鎮有溈水穿境而過,匯集多條支流,匯入黃材水庫,河道較窄。

自然災害

巷子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山洪、泥石流、旱澇災害等,主要發生在4-10月。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69年8月10-12日,境內突降暴雨,降雨量達342毫米,溈水河、七里河流經段堤防潰決45處,倒塌房屋1300多間,死傷100人,直接經濟損失800萬元。

自然資源

巷子口鎮有硅、鎢等礦石資源。2011年,巷子口鎮有耕地31500畝,人均0.7畝,全部為水澆地。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總人口有458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400人,城鎮化率66.4%;另有流動人口15400人。總人口中,男性23700人,占51.7%;女性22100人,占48.3%;14歲以下8900人,19.4%;15-64歲32900人,占71.8%;65歲以上4000人,占8.8%。2011年,巷子口鎮人口出生率13.7‰,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33人。

截至2017年末,巷子口鎮常住人口為48415人。

截至2018年末,巷子口鎮戶籍人口為48037人。

截至2019年末,巷子口鎮戶籍人口為4639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巷子口鎮財政總收入3703萬元,比2010年增長2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1萬元,比2010年增長23%。

截至2018年末,巷子口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截至2019年末,巷子口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巷子口鎮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巷子口鎮農業總產值63000萬元,農業增加值1200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8.4%。2011年,巷子口鎮水稻種植面積27000畝,產量13500噸;蔬菜種植面積3550萬畝,產量3200噸;玉米種植面積900畝,產量1800噸。巷子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巷子口鎮生豬飼養量62000頭,年末存欄28500頭;羊飼養量3200隻,年末存1700隻;牛飼養量2400頭,年末存欄1900頭;家禽飼養量12萬羽。2011年,巷子口鎮水果種植面積4350畝,產量13100噸。

工業

2011年,巷子口鎮有工業企業25家,職工8500人;工業總產值為580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40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8.5%。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商業網點431個,職工1052人。2011年,巷子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2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6%;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37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5%;各項貸款餘額10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7%。

郵電業

2011年,巷子口鎮郵政業務收入為900萬元,其中純收入22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6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695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10所,在校生3182人,專任教師1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121人,專任教師7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巷子口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90萬元,比2010年增長23%,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4%,比2010年增長11%。 巷子口鎮主要學校有巷子口鎮中學,該學校是1998年由縣教育局創辦的一所示範性、寄宿制完全中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技能人才89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84人,技術特派員5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2個;有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50000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30人。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3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047戶,入戶率8.1%。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門診部2個;設病床70張,固定資產總值7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2人,其中執業醫師25人,執業助理醫師19人,註冊護士18人。2011年,巷子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醫療60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000餘人,參合率93%。

社會保障

2011年,巷子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4戶,人數82人,支出為19.7萬元,比2010年增長2%,月人均200元,比2010年增長1%;城市醫療救助4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54人次,共支出3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03戶,人數2415人,支出278.2萬元,比2010年增長8%,月人均96元,比2010年增長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1萬元,比2010年增長42%;社會福利費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有敬老院1家,床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69人;有社區服務設施3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8萬元,比2010年增長1.8%;基金支出合計103萬元,比2010年增長2%;年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2%。[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郵政局1個;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5500戶;移動電話用戶4000戶;互聯網用戶1700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自來水廠1個,有深水井1眼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量29000立方米。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變電站、供電站各1個。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花壇50個,綠化面積22000平方米,綠化率20%。

交通

巷子口鎮有103縣道貫穿全境。截至2011年末,巷子口鎮有村道71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巷子口鎮因地處兩條山衝口上,為項姓居民聚居之所,稱"項氏口",後項氏他遷,此處發展為一小街巷,故名"巷子口"。

文物古蹟

經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巷子口鎮新發現古民居7處,古石橋41處,古墓葬(群)13處,古驛道2處。

風景名勝

古橋

巷子口鎮有古橋128座,古橋以石橋為主,其中狀元橋較為壯觀,其次毛公橋。

鄧婆橋

鄧婆橋為清乾隆年間(1736年至1796年),監生李凌霞紀念鄧代阿婆而捐建,地址在谷石與獅村交界處,屬圓形石拱橋,橋長12米,寬4.5米,高4.7米,全部用麻石挽拱砌成。橋頂兩邊分別有方形長石條為欄。

毛公橋

毛公橋為拱平一體古橋;該橋集拱石、平條麻石於一體,為清代毛姓族人捐建,所以文物專家叫它為"毛公橋"。毛公橋全長55米,寬1.6-5米,自北向南分為三級:石拱路、一級條石平路、二級條石平路,三級橋面自北向南漸低,全為麻石,不少長條型巨大麻石,以整塊方式構成橋體。毛公橋建於清朝清乾隆年間(1736年至1796年),之後幾乎毀於戰火之中;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當地村民捐資修復,並特意增加了拱橋部分的彎曲度。

振興橋

振興橋位於谷石村、水珠村,直田村及溈水扶王南北兩大交界處,橋南端有古樟一株,一干五枝,一枝五脛,周圍數丈,樹下有一古廟,名周師廟。該橋均用麻石建成,有五墩,每墩跨度為7米多,全長43.5米。

丁字橋

丁字橋位於巷子口鎮合平村境內。全橋是麻石加大型河卵砌成,建於兩河交匯處,呈丁字狀,所以叫丁字橋。相互連接,一墩三跨平梁石橋,橫長20米,縱長15米,橋面寬2米。

古道

巷子口鎮古道由3000餘級石質古磚組成,位於在巷子口鎮寧安村。明代禮部尚書李騰芳、清代貴州監察史李新莊、御史陶法對都曾走過此道,並支持建設該道。古道上有十八坳,曾設有十八個哨所。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寧鄉、安化兩縣百姓還曾捐資新建司徒茶亭。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1875年),曾在該地設驛站與鋪遞,傳遞往來文書。

次原始森林

次原始森林位於羅帶山,現溈山山脈中麓南部,即九拆侖中下部位置,有巷溈公路環線,林中以馬尾松、樟、野槐、酸棗樹為主,附帶其它植被。清朝中期成林,面積3平方千米,從遠望去,黑壓壓一片,所以又叫黑森林,中間連着平戶胛,與屏山南向相接。

千年羅漢松

羅漢果因桂果形似"羅漢"而得名,為稀有珍貴樹種,長勢緩慢。巷子口鎮鳳凰村廖家灣有一棵羅漢古松,出土一米餘高,分兩大主幹張出,各兩抱圍之粗。巷子口鎮橫山壩也有一棵千年古羅漢松。花橋村有一古桂花樹。

扶王山

扶王山屬雪峰山余脈自漣源安化涌涌奔來至巷子口境內戛然而止。扶王山海拔高969.8米,實際上平地拔起約800米,在大溈山區,是地道老大最高峰。扶王山有幾絕景:一為扶王日出,一為山中溪流縱橫,小橋流水,竹籬茅舍。

白水瀑布

白水瀑布主瀑高40米,寬18米,上面有若干小瀑相連接,小瀑落差再高5米,分四級懸落,總落差約70多米。

石垸

石垸位於鑼山之下,又名石垸沖。衝口有一巨型麻石橫臥溪上,溪流從石下穿過,故名。山下有松,松間有石,石畔有竹,竹下有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