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原圖鏈接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Admiral-Hipper-Klasse)是納粹德國正式建造的第一級重巡洋艦[1]

設計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海軍喪失了大部分軍事力量,變成了一支「近岸海軍」,《凡爾賽和約》明文禁止德國海軍建造大型軍艦。1925年,德國人開工建造埃姆登號輕巡洋艦,之後陸續在條約限制內建造了一些輕巡洋艦及德國級裝甲艦。但海軍司令埃里希·雷德爾上將希望能重建一戰時強大的德國海軍。1930年代初期,德國海軍開始秘密考慮突破條約的限制以建造重巡洋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開始大力擴充海軍。1934年,為了暗中對抗法國建造的阿爾及利亞號重巡洋艦,海軍參謀部與克魯伯公司簽訂了製造203毫米艦炮的合同,為新型重巡洋艦作準備。1935年6月18日,英德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在法律上允許了德國建造新型重巡洋艦。同年7月9日,德國宣布了一項造艦計劃:兩艘戰列巡洋艦(即沙恩霍斯特級)、兩艘重巡洋艦(即希佩爾將軍級)、十六艘驅逐艦和二十八艘潛艇。希佩爾將軍級首艦希佩爾將軍號已於7月6日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Blohm & Voss)船廠開工;當年8月15日,二號艦布呂歇爾號在基爾的德意志船廠開工。1936年4月23日,追加建造的改進型歐根親王號亦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希佩爾將軍級最後計劃建造五艘,全部以歷史上的海軍名將命名:希佩爾將軍號(Admiral Hipper)、布呂歇爾號(Blücher)、歐根親王號(Prinz Eugen)、塞德利茨號(Seydlitz)(改建為航空母艦但未完工)和呂佐號(Lützow)[2](完工前出售給蘇聯)。

建成時,希佩爾將軍號及布呂歇爾號標準排水量為14,050噸,歐根親王號為14,240噸,大大超過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的10,000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的重巡洋艦之一。主炮採用新型203毫米艦炮。高炮使用同俾斯麥級和沙恩霍斯特級同型的105毫米65倍口徑炮,性能在當時亦很先進。希佩爾將軍級的防護力也達到同期其他各國的較高水平,光學火控系統更是德國人的優勢。但動力設備不可靠的問題一直困擾着德國大型軍艦,希佩爾將軍級也不例外,其蒸汽輪機故障率很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級的戰鬥力。

服役情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佩爾將軍號同布呂歇爾號於1940年4月參加了德軍進攻挪威的行動。這是德國三軍的第一次協同作戰。希佩爾將軍號奉命同沙恩霍斯特級兩艦掩護14艘運送陸軍部隊的德國驅逐艦前往攻占納維克及特隆赫姆。4月8日,希佩爾將軍號在特隆赫姆西北遭遇英國皇家海軍螢火蟲號驅逐艦。在一場一邊倒的戰役中的螢火蟲號被擊沉,但其艦長在軍艦沉沒前勇敢地驅艦撞擊希佩爾將軍號,在巡洋艦的裝甲帶上撕開了一個大裂口。

布呂歇爾號奉命運送進攻奧斯陸的陸軍部隊。4月9日清晨,布呂歇爾號在接近奧斯陸時遭到挪威大口徑岸防炮的攻擊,上層建築起火,隨後又被2枚挪威岸防魚雷擊中,傾覆於奧斯陸峽灣內。830名德國陸軍及海軍官兵陣亡。

1940年末至1941年初,希佩爾將軍號2次突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共擊沉8艘商船。該艦隨後前往挪威以威脅盟國的北極援蘇航線,並在巴倫支海海戰中受損。該次海戰直接導致了雷德爾的辭職,儘管他不應為德國海軍的失敗負責。由於希特勒將重心轉向了潛艇戰,希佩爾將軍號隨後一直被閒置,1945年5月2日為避免被盟國俘獲而在基爾自沉。

視頻

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 相關視頻

戰艦世界官方紀錄片、海軍傳奇系列、德梅因級重巡洋艦二號艦 薩勒姆號
二十多年從未參戰,一參戰就被德國一炮擊沉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參考文獻